《琵琶行并序》情感解读
摘要:《琵琶行并序》“行”“序”并存,相辅相成,合体共生。如何挑起学生情感风暴,发现无限风景?
《琵琶行并序》“行”“序”并存,相辅相成,合体共生。诗前小序叙述简洁,却蕴含幽微情绪,让我们缘序品诗,逐步深入,打开文本褶皱,于平常处挑起学生情感风暴,发现无限风景。
白居易的迁谪恨
序文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但白居易“出官二年”,果真“恬然自安”吗?我们可以从《琵琶行》这首诗中找到完全相反的信息。
首先,诗人开篇即渲染了一幅清秋冷月夜送友人惨别的凄凉情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在空旷寂寥之景中寄予了失意怅惘、冷寂孤苦之情。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恬然自安”的诗人,而是“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后悲凉酸楚、飘零孤苦的迁客形象。其次,“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说明在琵琶女自叙身世以前,琵琶曲已经引发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共鸣,而且这种情感不是欢乐的、安适的,而是包含了诸多人生感慨的“叹息”,说明在遇到琵琶女之前,诗人已经郁积了浓烈的悲情,只不过是被琵琶女触发了而已。最后,“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从诗人对自己被贬之后生活的自叙中,我们看到的是卧病、苦闷、怨恨、悲切、孤苦的诗人形象。
我们也可以以诗证诗,从诗人被贬后所做的其他诗词来看。比如元和十年八月作《初贬官过望秦岭》: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元和十一年作《端居咏怀》:贾生俟罪心相似,张翰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鹏鸟,秋风悔不忆鲈鱼。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这些诗,让我们清晰地发现,诗人被贬之后情感是愤懑抑郁悲苦的,诗人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这显然只是自我安慰,或者说是深意隐忍,王汝弼在《白居易》选集中认为“乃白氏故作镇定之语,非其本心”。
对于被贬,诗人并不能“恬然自安”,而是有着浓烈的怨情恨意,那我们就不得不去探究诗人的被贬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