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什么? 2、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什么? 3、语文课程总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什么的整体提高? 4、语文教育的特点有那些?
5、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什么?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什么的能力?
7、能用什么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语文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8、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是什么? 10、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11、语文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 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12、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什么中进行? 13、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4、阅读教学过程是什么之间对话的过程?
15、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写作”是其重要的策略有哪些? 16、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 1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什么?
18、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什么?
19、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什么? 20、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什么?
21、什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什么,为
1
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23、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什么?
24、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什么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25、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什么理解基本内容? 2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什么? 27、语文课程应该是什么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28、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多少字以上?
29、什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30、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什么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31、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和什么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3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多少字?
3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什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4、《语文课程课标》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多少个左右? 35、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什么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36、《语文课程课标》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什么?
37、《语文课程课标》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什么,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38、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什么的能力?
39、《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什么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2
40、《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什么、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二、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 和 ,是人类 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 课程。 3、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4、 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5、课程目标从 与 、 与 、 与 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6、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 、 、写作能力、 ,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8、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 、口语交际和 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和 的能力。
9、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学习方式。
10、课程目标从 、 、 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1、 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2、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 、口语交际和 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
13、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
14、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了解 、 、 、 、 等
3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 、 、
表达方式。
15、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
16、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 、戏剧等文学样式。
17、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的学习方式。 18、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 的整体发展。 三、判断题
1、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朗读的能力。 4、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5、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
6、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7、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8、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9、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0、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是必考试内容。 1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12、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