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以及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来计算出发的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 难点:理解和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和体会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实物投影图片或挂图:(1)“分苹果”主题图;(2)“试一试”中的第1、2、3、4题。
学生:准备好本子和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森林聚会》
出示“分苹果”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
师:这些苹果该怎样装盘呢?1、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个别说,其余听。 2、学生倾听与思考
1、以故事会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在“平均分”上。
2、在倾听与思考中明确学习主题——两种方式的平均分。 二、故事会准备——分苹果。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集体交流与筛选归纳
(1)策略之一:每盘放6个。 ①1个盘子里,可以放6个。 ②2个盘子里,可以放12个。 ③3个盘子里,可以放18个。
1、 教师取出18个苹果,放在桌子上,提出要求。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分苹果的过程。
以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如何在小组活动中倾听与表达;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看法,并上台摆一摆。
通过问: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大家想一想除法能够用竖式计算?
十 个
位 位
三、故事会采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1、数学故事之一——闹元宵。
(1)出示“试一试”中的第1题的图片。 (2)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小狗带来了9个苹果,平均分给小羊、小熊和自己,每个小动物可以分几个? ②小羊买了12根烟花,平均分给小狗、小熊和自己,每个小动物可以分几根? ③小熊煮了15个汤圆,平均分给小羊、小狗和自己,每个小动物可以分几个? 2、数学故事之二——圈一圈,填一填。 (1)出示“试一试”中的第2题的图片。 (2)互动活动:故事中的问题问答。 问题举例:
①24支蜡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支? ②36个气球,每6个绑成一束,可以绑成□束?
1、学生观察后个别讲故事:小狗带来了9个苹果,平均分给小羊、小熊和自己。 2、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后,全班其余学生通过用学具装、摆、或用铅笔圈、连,或请学过的乘法口诀帮忙等,尽快找到答案,然后举手抢答。 1、学生观察后讲故事:
①24支蜡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支? ②36个气球,每6个绑成一束,可以绑成□束?
2、此次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各小组成员思考后抢提问题,再思考或操作探索后抢答问题。 四、故事会延伸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今天的故事会不仅是内容精彩,故事会上还处处充满着挑战,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你愿意把观察到的生活中“平均分”的数学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吗?
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 五、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引导学生谈体会,从“平均分的两种典型方式”、“分实物的多种操作途径”等方面交流感想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
分一分,填一填:把18个圆形。(辅差) 1、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 2、平均分成6份,每份( )个。 3、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
4、平均分成5份,还剩( )个。(培优)
5、每7个分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培优)
板书设计: 分苹果
18÷6=3(盘)
十 个 位 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