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交通部试验员考试试题A(材料)[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6:49: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试卷种类 姓 名 A 考试编号 164905947prnt000001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请首先在您的答题卡上选择试卷种类!

试验检测检测员资格材料试验科目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

1、一组三根标准水泥混凝土抗折试块进行抗折试验,其极限破坏荷载分别为37.0KN、37.5KN、43.3KN,则最后的试验结果是( )。 A、试验作废; B、5.00MPa; C、4.97MPa; D、5.23MPa

2、水泥胶砂试验过程中,要求成型好的试件在( )进行养护。 A、室温条件下;

B、规定的温度恒温箱中; C、规定温度的水中;

D、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3、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 )。 A、高温稳定性; B、低温抗裂性; C、耐久性; D、抗滑性;

4、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表示材料的( ) A、承载能力; B、高温稳定性; C、抗变形能力; D、水稳性。

5、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的大小将会影响到( )。 A、混凝土的耐久性;

B、集料与水泥的粘结效果; C、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D、集料的级配;

6、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在混凝土硬化前和硬化后起( )作用。 A、胶结;

B、润滑和填充并胶结; C、润滑; D、填充;

7、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以具有95%保证率( )天立方体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来确定的。

A、3、7、28; B、3、28; C、28; D、7、28

8、水泥中加入石膏的目的是为了( )。 A、加快水泥水化速度; B、调整水泥凝结时间; C、提高水泥品质; D、降低水泥生产成本

9、决定砂石筛分试验每次试样用量的因素是( ) A、砂石材料的化学组成; B、砂石材料的公称粒径; C、砂石材料的含水率; D、筛分结果精度要求;

10、不会影响到砂石材料取样数量的因素是( ) A、公称最大粒径; B、试验项目; C、试验内容; D、试验时间

11、石料的真实密度可用式ρt=M/Vs计算,式中Vs为( )。 A、石料实体体积 B、石料的表观体积 C、石料毛体积 D、石料堆积体积

12、采用间断级配配制的水泥混凝土具有( )特点。 A、节省水泥; B、工作性好; C、保水性好;

1

D、易于施工

13、某土的三相组成中,孔隙体积为Vv,固体颗粒体积为Vs,则孔隙率n等于:( ) A、Vv/Vs

B、Vv/(Vv+Vs) C、Vs/Vv

D、(Vv+Vs)/Vv

14、在标准贯入试验中,所用标准贯入装置锤重为:( ) A、4.5kg B、2.5kg C、63.5kg D、100g

15、下列关系式正确的为(wl为塑限、wp为液限,ws为缩限):( ) A、wp>wl>ws B、ws>wl>wp C、wl>ws>wp D、wl>wp>ws

16、原始记录如需更改,作废数据应划( )条水平线 A、一 B、二 C、三 D、四

17、用灌砂法测定土的密度之前,需要事先标定的内容有( )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18、对一组压实度检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时,应计算它的( ) A、上限代表值 B、下限代表值 C、双边代表值 D、平均代表值

19、密度测定时需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并求二者的算术平均值,但二者的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否则应重做 A、0.01g/cm^3 B、0.02g/cm^3

C、0.03g/cm^3 D、0.04g/cm^3

20、液限与塑限的测定皆是用( )测定的 A、重塑土 B、原状土 C、饱和土 D、黄土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40题)

1、车辙试验结果不仅反映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还可以代表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好坏。 ( ) ( )正确 ( )不正确

2、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反映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与其耐久性无关。( ) ( )正确 ( )不正确

3、洛杉矶法用于测定强度较高集料的磨耗率,狄法尔法用于测定强度较低集料的磨耗率。 ( ) ( )正确 ( )不正确

4、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强度测试时,加载速度较快会导致测试结果偏高。( ) ( )正确 ( )不正确

5、稳定度是在规定条件下,试件破坏时作用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上的力。 ( ) ( )正确 ( )不正确

6、石料加速磨光值越低,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越好。 ( ) ( )正确 ( )不正确

7、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越粗,其抗车辙能力越差。 ( ) ( )正确 ( )不正确

8、为准确评定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需要对二者之间的粘附等级采用定量的方法进2

行评定。 ( )正确 ( )不正确

9、以标准维卡仪贯入水泥浆6±1mm时所对应的加水量当作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 ( ) ( )正确 ( )不正确

10、为提高水泥品质,要求水泥颗粒越细越好。 ( ) ( )正确 ( )不正确

11、力学性能较好的花岗岩与沥青的粘附性和石灰岩与沥青的粘附性相比,表现要好。 ( ) ( )正确 ( )不正确

12、针入度是划分(或确定)沥青标号的唯一指标。 ( ) ( )正确 ( )不正确

13、在沸煮法测定水泥安定性时,当试饼法测试结果与雷氏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 ) ( )正确 ( )不正确

14、矿料配合比设计中,并非靠近级配中值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就最佳。 ( ) ( )正确 ( )不正确

15、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不能采用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然后平均的方法进行结果计算。 ( ) ( )正确 ( )不正确

16、易于磨光的石料,其相应的磨耗值较大。 ( ) ( )正确 ( )不正确

17、水泥混凝土用碎石不需要进行有机质含量试验。 ( )

( )正确 ( )不正确

18、沥青标号越高,其粘稠度越大。 ( ) ( )正确 ( )不正确

19、为使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测试时必须采用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 ( ) ( )正确 ( )不正确

20、为保证水泥混凝土强度形成,所选择的水泥强度越高越好。( ) ( )正确 ( )不正确

21、软化点试验时的温度起点,对软化点的检测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 ( ) ( )正确 ( )不正确

22、现行规范根据沥青品质的好坏将路用沥青分为重交沥青和普通沥青两种。( ) ( )正确 ( )不正确

23、在相同水灰比和用水量条件下,集料最大粒径发生变化,混凝土的坍落度要随之增加。( ) ( )正确 ( )不正确

24、粗集料的磨光值越大,越容易被磨光。 ( ) ( )正确 ( )不正确

25、同一种土体在不同击实功的条件下,其最大干密度不变 ( )正确 ( )不正确

26、土的压缩指数可在e~p曲线图上求得 ( )正确 ( )不正确

27、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与素土的含水量测试方法有所不同 3

( )正确 ( )不正确

28、击实试验的试样制备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对于一般土,干法制样和湿法制样所得击实结果有一定差异 ( )正确 ( )不正确

29、击实试验中,轻型击实的击锤重2.5kg,而重型击实的击锤重4.5kg ( )正确 ( )不正确

30、在同一击实功条件下,不同的土类,其最大干密度不同,而最佳含水量相同 ( )正确 ( )不正确

31、系统误差不容易识别,一旦发生很难识别和修正 ( )正确 ( )不正确

32、甲土的饱和度大于乙土的饱和度,则甲土的含水量一定高于乙土的含水量 ( )正确 ( )不正确

33、由击实试验所得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图中,曲线峰值点对应的纵坐标为最大干密度 ( )正确 ( )不正确

34、颗粒级配曲线的曲率系数越大,说明土中所含的粘粒越多,土越不均匀 ( )正确 ( )不正确

35、测定土的含水量就是测土中毛细水的百分含量 ( )正确 ( )不正确

36、饱和度定义为土中孔隙水的体积与土中孔隙体积之比 ( )正确 ( )不正确

37、土的三相比例关系会随季节、温度和荷载的变化而变化,其工程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 )正确

( )不正确

38、粘性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范围较小,它与土的种类有关。 ( )正确 ( )不正确

39、击实功愈大,土的最大干密度愈大,而土的最佳含水量则愈小 ( )正确 ( )不正确

40、液限和塑限在国际上称为阿太堡界限 ( )正确 ( )不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采用三分点处双加荷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加荷点; B、两个加荷点;

C、两加荷点位于标距三等分处; D、两加荷点位于三等分标距处。

2、不是通过试验,而是采用具体限定含量方式对水泥安定性加以保证的指标是( )。 A、游离氧化钙; B、游离氧化镁; C、三氧化硫; D、碱性物质

3、在水泥熟料中掺入外掺物的作用是( )。 A、改善水泥品质; B、生产工艺的需要; C、降低水泥水化热; D、提高水泥产量;

4、蜡对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主要为( )。 A、高温时沥青变软; B、低温变脆;

C、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能; D、路面抗滑性能;

4

最新交通部试验员考试试题A(材料)[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4nvo84gd06x2111f51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