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深圳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6:30: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吹嘘(xū) 酸渍(zì) 炽热(zhì) ...B.沉淀(diàn) 窒息(zhì) 结核症(zhèng) ...C.猝至(zú) 简陋(lòu) 咽喉(yān) ...D.钥匙(yào) 轮廓(kuò) 气氛(fèn) ...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联盟(méng) 血清(xuè) 巨额(é) B.遗嘱(shǔ) 渗透(shèn) 挪威(nuó) C.颁发(fēn) 即日(jí) 首届(jiè) D.仲栽(cái) 拔款(bō) 利息(xī)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B.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C.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D.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牢骚 胆怯 吹虚 油光可鉴 B.寡妇 燥热 崎岖 和颜悦色 C.平庸 体量 简陋 器宇轩昂 D.宽恕 广漠 蒙昧 侍人接物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适合寒冷环境的树。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译文: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使边塞,又像归雁正翱翔云天。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二、名句默写

6.(9分)古诗文默写。

(1) ,不求闻达于诸侯。 (2)所以动心忍性,

(3)“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诗句是: , 。

(4)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歌咏爱国情怀的佳作,但表现的角度各有不同。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 , ”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三、字词书写 7.填空。

《“飞天”凌空》选自1982年11月25日《 》 ,原题为《 》 ,是一篇 ,作者 ,报道的是中国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11月24日于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 上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的情况。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 王 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五、文言文阅读 9.对比阅读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水调歌头》)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的字。 把酒问青天 .盖竹柏影也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3)请找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10.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秋夜坐钓月矶 .(2)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

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并试着找出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六、现代文阅读 11.春光相伴好读书 本报记者 张贺等

书声琅琅,书香浓浓。在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参与,全民阅读日益深入人心。

读书日当天,在北京朝阳公园,“用阅读的阳光温暖每一颗童心”关爱特殊儿童公益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据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负责人介绍,北京市目前已经建立起以“北京阅读季”为核心的完整的全民阅读体系,阅读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年举办各类阅读活动2万余场次,参与人次1000万以上;江西南昌,“书香满社区 文化美家园”书香文化进社区活动启动;黑龙江省第三届“书香中国·龙江读书月”暨2017年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佳木斯举行;世界读书日公益徒步行活动以及“书香宁夏·为爱朗读”暨“助力脱贫攻坚·关爱留守儿童”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宁夏图书馆广场拉开大幕;一场主题为“书香坊巷间,悦读四月天的”朗读会在古香古色的福州三坊七巷举行;重庆繁华的解放碑商圈,重庆书城“漂书”展台吸引了不少市民……

通过全社会多年的努力,各地读书活动已建立起了长效机制。22日上午,2017广西大型书展在南宁的广西展览馆开幕,展会为期3天,这是广西首次举办大型书展。20日,2017年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在省图书馆启动,今年活动主题是“传承经典·共筑梦想”。近年来,湖北省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今年“三秦阅读月”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题是“全民阅读增自信 追赶超越谋发展”。据了解,今年陕西省全民阅读将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银联卡”在推动三秦阅读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拓展“互联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教育+N”的全民阅读新模式。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全民阅读活动,全国共有200多个地市和1000多个区县开展了群众性阅读活动。

(选自《人民日报 》2017、4、24) 1)简要概括本文报道的主要内容。

2)第二段主要报道了哪几个地方的全民阅读活动?详写的是哪一处?有何作用? 3)简要概括各地的一系列阅读活动所具有的特点。 4)怎样理解画线句子的说法?

5)根据你对选文的阅读理解,写几句话,作为本文对未来预见的结束语。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 ——题记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暗地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如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没有带走别的财产,除了为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了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车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的人已经订好了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来追踪他这头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竭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的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临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同样带有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着它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他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也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1)分析第①段中“小偷”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深圳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4o490u2240mq5e7eayt5nd0e7n2rf017b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