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知识你海纳百川,比能力你无人能及,比心理你处变不惊,比信心你自信满满,比体力你精力充沛,综上所述,高考这场比赛你想不赢都难,祝高考好运,考试顺利。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复
习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
A.氯化铵 B.硫酸钾 C.硝酸钠 D.醋酸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铵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错误;B、硫酸钾为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错误;C、硝酸钠为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错误;D、醋酸钠为强碱弱酸盐,醋酸根水解,溶液呈碱性,正确。 考点: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
2.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萃取 B.蒸馏 C.过滤 D.丁达尔效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胶体和溶液的区别是:氯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氯化铁溶液不具备,可以据此来鉴别二者,故选D。
考点:考查了胶体的特性以及溶液和胶体的鉴别的相关知识。 3.将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
A.属于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的电离程度
C.熔融状态下是否完全电离 D.溶于水后的导电能力是强还是弱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的电离程度,把电解质分为强、弱电解质。完全电离的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为弱电解质。 故选B。 考点:电解质
4.将KCl和KBr的混合物13.4 g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
+--
得到固体11.175 g,则原来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2∶3 B、1∶3∶2 C、2∶3∶1 D、3∶2∶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设KCl的物质的量为xmol,KBr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73.5x+119y=13.4,通入足量的氯气,然后溶液蒸干,得到固体11.175g,得到的固体是KCl,则73.5x+73.5y=11.175,两式联立解得:x=0.1mol,y=0.05mol,都在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因此
+--
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n(K):n(Cl):n(Br)=0.15:0.1:0.05=3:2:1,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计算、氯气的性质等知识。
5.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的H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5.6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D.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正确;B、常温常压下,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B错误;C、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C错误;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错误;选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g CO2与标准状况下11.2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B.22.4L N2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氮分子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为18g D.32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22g CO2与标准状况下11.2L HCl的物质的量都是0.5mol,分子数相同,A对;没有“在标准状况下”的条件,N2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B错;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质量不等于18g,C错;32g O2的物质的量是1mol,但没有“在标准状况下”的条件,体积无法计算,D错。
考点: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和体积计算公式运用时的条件。
7.甲、乙、丙、丁4种物质均为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分子均含有18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气体甲的水溶液在常温下的pH<7,则甲一定是HCl B.若气体乙的摩尔质量与O2相同,则乙一定是N2H4
C.若3.0g丙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若丁为四原子分子,则丁一定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若气体甲的水溶液在常温下的pH<7,则甲可能是H2S或HCl,A错误;B.若气体乙的摩尔质量与O2相同,则乙可能是N2H4或C2H6,B错误;C.若3.0g丙的物质的量为0.1mol,即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由于甲烷的同系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乙烷,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C正确;D.若丁为四原子分子,则丁可以是H2O2或PH3,其中PH3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18电子推断的有关判断
8.将4 mol A(g)和2 mol B(g)在2L容器内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现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③2s时物质A转化率为15%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将 4mol A 气体和 2mol B 气体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
下反应 2A(g)+B(g)2C(g),经 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mol/L,则C的物质的量为1.2mol。 2A(g)+B(g)2C(g)
起始量(mol) 4 2 0 变化量(mol) 1.2 0.6 1.2 2s末(mol) 2.8 1.4 1.2
1.2mol①用A表示反应速率=2L=0.3mol/(L·s);②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
2s0.6mol1.2mol=2L=0.15mol/(L·s);③2s末物质A的转化率=×100%=30%;④2s末物质
4mol2s1.4molB的浓度==0.7mol/L;正确的有①④,故选B。
2L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9.下列各实验操作以及目的都正确的是
A.为减缓反应速率,将饱和食盐水滴加到烧瓶中的电石上来制取乙炔
B.实验室制乙烯时应将无水乙醇缓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 C.将浓氨水逐滴加入到2%的硝酸银溶液中至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即制得银氨溶液
D.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全溶后再加入少量蒸馏水,目的是有利于趁热过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减缓反应的速率,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A正确;B.实验室制乙烯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无水乙醇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B错误;C.配制银氨溶液时,先生成沉淀,后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则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至产生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C错误;D.水在加热过程中会蒸发,苯甲酸能溶于水,则粗苯甲酸溶解后还要加点水的目的是使其溶解,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防止过饱和提前析出结晶,而与过滤速度无关,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羟基,都易溶于水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乙醇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羧基中含有羟基,羟基是亲水基,故A正确;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氯气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高锰酸钾不能氧化苯,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说明高锰酸钾可以直接将乙醇氧化为乙酸,故C错;乙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加成反应,但比乙烯困难,故D错。 考点: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涉及乙醇和乙酸的溶解性、甲烷和乙烯与氯气的反应、苯和乙醇的氧化反应、乙烯和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等。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测得1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测定条件一定是标准状况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定容、振荡、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到刻度线
+
D.凡是只能电离出H,这个电离产生阳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的单位,错误;B.测得1 mol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则测定条件不一定是标准状况,错误;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定容、振荡、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到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偏大,则溶液的浓度偏低,错误;D.酸是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正确。
考点:考查摩尔、气体摩尔体积、酸的定义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的知识。 12.下列事实可以说明M的非金属性强于N的是 A.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M难于N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M弱于N C.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M强于N
D.M的单质能从含N的简单阴离子的溶液中置换出N单质 【答案】D
【解析】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故没有氟的含氧酸,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氟元素!故规律5只适用于氟元素之外的非金属元素。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9. 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 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13.(6分)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 验 室 制 取 乙 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
(2)乙醇的催化氧化: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