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下学期个人工作总结
陈慧渊 2010-6-29
正如周校长所说,这个学期对于我来说是个特殊的学期,经历了从女儿到母亲的转变,对于女人来说,也许这是人生最大的转变,也对我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请了三个月多月的产假,我只上了个头和尾,开学初上了一个星期,期末再上一个多星期。在这两周的工作中我颇有感受。
开学初,经历了寒假,学生还陶醉在过年的喜悦气氛和懒散节奏中,在课堂中,能感觉到学生的蠢蠢欲动。一周的时间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这些日常工作外,怎样在中让这些“小虫子”安静下来成了我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还要做好和代课老师的交接工作。那一周的课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以及坐姿的纠正,时不时地表扬表扬谁听的特别认真,哪一组坐得特别端正??课后,还要把那几条特别会动的“小虫子”捉出来个别谈心,告诉他们你这节课动了几次,提醒他们听的时候要放好小手,眼睛盯着老师和答题的同学。为了代课老师能更快地熟悉学生,我让她进课堂听我上课,告诉她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特点。 期末,在复习中,我需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对三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然后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复习,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归类复习与综合练习有机结合,既注重课内知识的复习巩固,也适当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更重要的是学会灵活、积极运用。另外,复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授之以渔”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感兴趣的方法自主归纳、整理。在复习课中,我还采用适合学生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如竞赛法、游戏法、榜样激励法、同伴互助法等,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以下按照字、词、句、阅读、作文五个方面进行的一些梳理归类。
我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最薄弱的,一些学生在做题时却往往急于求成,做题过程流于急促浮躁,问题答案流于偏浅疏漏,不能优质高效地做好阅读理解题。那么,怎样才能革除这种毛病,做好阅读理解题呢?我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熟读全文,整体把握。
一般来说,做题时,我们要先把文章读一遍,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开始做题。如果没看懂,还要再读,直到弄懂为止。当然,读第二遍前,可以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中有时会隐匿着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信息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从而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对解题心中有数。
要向学生强调,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倘若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就会导致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二、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在文章有了整体感知后,我们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深入思考,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 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期末一周下来,既要带好自己的孩子,更要上好班,觉得有些繁忙,下学期,怎样处理好工作和家务的关系,有效地利用时间,高效率地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将是初为人母的我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