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知识
? 1.作家作品集名称。 ? 2.作家称谓。
? 3.四大小说,《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的重要版本 ? 4.小说戏剧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分析 ? 5.四大小说的人物塑造手法 ? 填空
1、《中原韵书》是一本为创造正韵和演出正韵提供依据的书。 2、元代以《水浒》为题材的杂剧代表作是《李逵负荆》。 3、南戏是一种地方剧种,主要流行在浙江温州一带。(名解里有) 4、将马致远称为“曲状元”,原因是马致远所作杂剧在当时的名气极大。
5、《西游记》的最早版本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除外出现了很多神魔小说,最著名的是《封神演义》。
6、《三国演义》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7、《红楼梦》最早的版本有两种说法:一为“脂本”系统,初名《石头记》,习惯上
把脂砚斋评点的《石头记》称为脂砚斋抄本,简称脂本。二为“程本”系统,程伟元和高鹗将在社会上流行了二十余年但“无定本”的《红楼梦》前80回与后增补的四十回合成一部故事完整的小说,并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又于次年重经修订再次以活字排印,通称“程乙本”。
8、徐渭的《四声猿》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名解里有)
9、《牡丹亭》的戏剧冲突是情与理的冲突、物的冲突。
10、梁辰鱼的《浣纱记》为昆山腔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第一部用改革的昆腔谱写
和演唱的戏曲,成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昆腔大戏。明代文人传奇走向典雅化的一个显著标识。
11、王世祯的《鸣凤记》是古代第一部描写当代重大政治事件的时事剧。 12、宋濂在散文方面擅长传记、赠序体裁。
13、公安派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主张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
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的理论核心。
14、唐宋派的代表人物是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基本观点是反对
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15、开创常州词派的作家是张惠言。 16、归有光是唐宋派,其文集是《震川文集》 17、“神韵说”的创造者是王士禛。 18、“肌理说”的创造者是翁方纲。
19、“格调说”的创造者是沈德潜。内容是:主张1、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 2、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提倡“蕴蓄”、“理趣”、诗化的境界;重视作品具有审美理论,价值有益。
20、“南施北宋”分别是:施闰章、宋琬。 21、“南朱北王”分别是:朱彝尊、王士禛。 22、代表古代戏剧的系统化的是李渔《闲情偶记》。
23、“阳羡词派”的代表作家是陈维崧。风格尤其近于辛弃疾,高语豪歌,雄浑
苍凉。并编有《今词苑》、《瑶华集》等词选。
24、 “三绝”:采用类型化的写法,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智
绝)、忠义之士关羽(义绝)以及奸诈的曹操(奸绝)。
25、四大声腔:戈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26、明中期的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27、“临川四梦”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
《邯郸记》、《南柯记》。
28、《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人情小说。
29、复社:张溥、张采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几社: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两社都是以“复古学”为宗旨。(了解)
30、三大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31、钱谦益是宗宋派,吴伟业是宗唐派。
32、“水浒戏”: 元代产生了大批的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今存目的就有3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33、“包公戏”: 元代的包公戏除了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外,还有无名氏的《陈
州粜米》、李潜夫的《灰阑记》等,这些作品除了揭示社会问题和歌颂清官外,还有一种传播智慧和智力游戏的意味。
34、四大南戏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为“荆刘拜杀”
? 名词解释
*南戏
? 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
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例如《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除《琵琶记》外,还有一些较著名的南戏剧作,其中《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简称为“荆刘拜杀” ? ? 散曲
? 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
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 ? 杂剧
? 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主要特
点是: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 明清传奇
? “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
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人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祯等人的《鸣凤记》 ? ? 拟话本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人们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拟话本主要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因而市
民生活气息淡化,情节上也开始趋于复杂。拟话本小说也具有雅俗共赏的性质。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是明清长篇小说中极为兴盛的一个重要类别,它用通俗的语言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础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思想。从题材上来看,以前代的平话或坊间小说作为创作的蓝本,从思想内容上看,主张以正史为依据,以尊重史实为文体内容核心;从艺术形式上看,结构体制、叙述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比“讲史”、“平话”规整、完善,而且雅化。例如《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演义》等。
? 英雄传奇小说
? 这类小说的特点是由历史上的一段故事生发开来的,反映生活内容,从纵向看不如
历史演义那么长,但从横向看,却比历史演义反映的的生活画面广阔的多,几乎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