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光荣 落实有力 打造精品民生工程
八公山区民生办
2011年11月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宗旨的切实体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从2007年到2011年八公山区实施民生工程项目由12项增加到32项,民生工程受益面逐渐扩大,涉及范围更广。从2007年财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802万元,到2011年财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增长到8263万元,五年间投入增长了10倍,累计投入资金1.74亿元,惠及人数达75万人次。八公山区连续4年荣获全市“民生工程实施工作杰出奖”称号,2010年再次受到市政府通报表彰。2011年以来,我们继续坚持把有限的财力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以组织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八公山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现将八公山区2011年民生工程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生工程进展情况
2011年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涉及到八公山区具体实施的项目有32项,其中省级民生工程项目24项,市级民生工程项目8项。截止2011年11月底已经全面完成任务,全年各级财政共投入民生工程资金8263万元(其中:区配套484万
1
元)。
二、2011年工作创新和取成效
1、创新民生工程任务下达模式,工作落实见成效 在今年的民生工程任务分解会上,区长与分管副区长、区长与各镇(街道),分管副区长与各责任单位分别签定了民生工程目标责任书。在责任书中进一步强调了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宣传的作用,更加细化了政府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更加强化了基层单位的责任。这种任务下达方式真正体现了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对项目实施负全责的原则,避免了形式主义,操作性更强,责任更加明确。
今年民生工程除了定期召开调度会之外,政府各分管领导跑点落实工作和开现场会的次数更多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落实民生工程政策,党委和政府领导深入民生工程一线、深入群众,直接指导和解决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力确保了2011年八公山区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2、创新民生工程资金管理模式,资金管理见成效 针对民生工程项目资金的特点,区财政局一是将补偿发放类项目资金通过“惠民直达系统”发放,通过“一站办、一网联、一卡通、一线实” 惠民资金管理新举措,利用人行小额支付系统与惠民直达系统无障碍互联,直接从金库打卡
2
发放到个人账户;二是对工程建设类资金实行区级财政报账制,所有民生建设类项目资金按照实施进度经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后由财政部门直接将款项拨付到建设单位。
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大大减少了资金运转的中间环节,有效解决了民生工程资金多头管理、多渠道拨付造成的资金运转效率不高问题,杜绝了挤占、挪用和截留专项资金的现象,强化了项目资金日常监督和过程监管。民生资金管理更加规范、透明、高效。
3、创新民生工程基层宣传模式,宣传工作见实效 今年以来我们把宣传工程的重心下移,更加注重基层宣传工作,举办了6场“ 唱红歌 颂民生 惠民政策进万家”民生工程主题宣传日活动、举办了6场民生工程知识竞赛,在城乡社区(村)举办44场民生工程成果巡回展、在辖区内设置了大型宣传牌4处,中型宣传牌21处、小型宣传牌156处,实现了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联动、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模式。
这些基层宣传活动增加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的机会,更深入的将惠民政策及时传达到广大群众中去。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在全区形成了现代化、高品位、贴近群众、感染力强的民生工程文化氛围,构建了大联合、大宣传、广覆盖、出精品的宣传格局。通过
3
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全区人民群众对民生工程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大大提高。
4、创新民生工程管理模式,后续管护见实效
民生工程实施5年来,民生工程纷纷立项、上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这欣喜的大好局面背后,让人最为担忧是工程质量问题,民生工程不仅要足量完成,还要保质完成,更要发挥长期效益。今年以来,我们更加注重实施细节,实行精细化、品牌化管理,一方面,加大对以前年度民生工程后续管理工作,及时出台管护办法,并不定期对建成的项目进行检查、维护、更新,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及管护监督,整合社会资源、资金参与民生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办实事能力。
我区的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农村公路村村通项目、敬老院项目、文化站项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不仅在项目建成时成为焦点和精品,在项目后续管理和维护上也不断投入和创新,现在农村道路有了保洁和修护、农家书屋有了日常全天候管理、敬老院里不仅设施一流,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也丰富多样,民生工程正真正成为党委关注、政府重视、群众拥护的一项深入人心的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
4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民生工程实施五年来,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救助类民生项目由于受到审批手续制约,造成救助滞后,没有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救助资金的作用;部分民生工程项目还需进一步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同为政府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但主管部门不同、筹资标准不同、受益程度不同造成资源浪费、受益不均等现象;基础建设类民生工程硬件水平提高了,但是边远地区学校、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人才正在成为制约民生事业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还需各级政府和部门共同关注、深入调研,探索出一条民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更是八公山区党委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共同打造的一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丰碑。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调研精神,深刻领会实施民生工程深远意义,牢记使命、开拓进取、主动作为,精心实施好、维护好、发展好民生工程,迈开大步做好将来的工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加速奋力崛起、建设和谐八公山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