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 5.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C.户籍政策
B.第二产业比重 D.城乡差异
6.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半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生活成本低 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环境优美 ④收入水平高 A.①③ C.①④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根据半城镇化率的计算公式可知,半城镇化率越高说明城镇中没有城镇户籍的外来人口占的比重越大,这些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在我国,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与乡村相比,城镇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卫生条件好,城乡之间差异越大,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口就越多,半城镇化率就越高,所以D正确。第6题,甲地半城镇化率高,说明该地外来人口多,为人口的主要迁入区。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所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2015·洛阳高一检测)读漫画“你是从城里来的吗?”回答7~8题。
B.②④ D.②③
7.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8.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从漫画中可以看出,被问的从城里来的小鸟身上脏兮兮的,说明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第8题,要解决城市污染严重问题的措施是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和工业,缓解大城市的环境压力。
二、综合题
9.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城市化统计数据。
年份 城市面积(平方千米)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997年 25 035.2 33.89 2003年 35 985.08 38.15 2006年 80 135.29 46.75 2011年 85 399.89 50.3 材料二 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如:生物、气温、降水、地下水等也产生不良影响。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结合材料二,任选一方面(生物、气温、降水、地下水)说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不良影响。
(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山东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2)(任写下列一点即可) 对生物: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对气温: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对降水: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对地下水: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3)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
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第(1)题,仔细读表即可。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第(3)题,主要从加强城市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城市环境的治理,分散城市职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