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 1:39: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审计概论

本章考核要求:

1.明确和理解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2.记忆各种执行主体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领会审计的分类和主要审计方法; 4.记忆审计的职能和主要作用。

第一节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的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等。 (五)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六)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为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鉴证活动。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有了独立性,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为了充分体现审计的本质属性,在审计机构设置和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独立性原则。

二、审计的特征 (一)独立性 表现为三方面: 1.机构独立。 2.业务工作独立。 3.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

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 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西周就有了审计萌芽的思想,形成“上计”制度。

2.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是我国审计定名之始。 3.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审计法》。

4.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 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目前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建立了适应各自国情的国家审计机构,其隶属关系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 隶属于议会; 第二, 隶属于政府; 第三, 隶属于财政部。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内部审计的雏形,当时设置“司会”一职。 (二)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隶属关系来看,国际上常采用的模式有: 一是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

二是内部审计隶属于董事会下面的监事会或相关类似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的领导。 三是内部审计隶属于总经理,接受总经理的领导。 四是内部审计隶属于财会部门。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社会审计、民家审计。

1918年,谢霖领取了第一号会计师证书,成立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恢复。 1993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确定了法律地位。

1995年2月财政部又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制度。 1997年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2006年注册会计师协会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二)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发展过程为: 1.详细审计阶段。

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执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由于详细审计产生于英国,又称为英国式审计。

这一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法律确认;审计的目的主要是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审计的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即对有关的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周密详尽地逐笔审查与稽核。

2.资产负债审计阶段

这一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是:审计对象从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法;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库检查,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由于资产负债表

审计是美国首先执行的,所以又称为美国式审计。 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这一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是:审计对象转为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可信性,查错防弊为次要目的。

4.现代审计阶段

这一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是:审计组织机构不断地发展壮大,开始呈现出集中化的趋势;审计技术不断完善,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中已被广泛采用。

(三) 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三方面的启示:

1.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第三节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1.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审计方式 审计目标 受托审计 强制审计 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计意见 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进行审计 政府审计 根据审计结论发表独立、客观、公正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处理意见,如被的审计意见,以合理保证审计报告使审计监督的性质 审计单位拒不采纳,政府审计部门可以用人确定已审计的被审计单位财务报依法强制执行 表的可靠程度 审计实施的手段 由中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是有偿审计 行政监督,政府行为,无偿审计 审计的独立性 双向独立,既独立于第三关系人(审政府审计机构隶属国务院和各级人民计委托人)又独立于第二关系人(被政府领导,因此在独立性上体现为单向审计单位) 独立,即仅独立于审计第二关系人(被

审计单位) 审计标准

注册会计师审计 审计方式 审计的独立性 受托进行 双向独立 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的需要自行安排施行 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强调与所审的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 内部审计 《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制协会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定的国家审计准则 审计目标 主要围绕财务报表进行,是对财主要是检查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提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出各项改进措施 计意见 需要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只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只能作为本部门、审计职责和作用 众负责,对外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本单位改进管理的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有鉴证作用 并对外界保密 审计标准 《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虽然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部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须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第二,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第三,利用内容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1.财务报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经营审计

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经营审计更像是管理咨询。 3.合规性审计

合规性审计的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程序、规则和条例。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1.事前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审计机构的专职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 2.事中审计

始终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 3.事后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以后所进行的审计。

事后审计的范围非常广泛,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一般于事后才能进行检查、鉴证和

评价。

另外,按是否规定所审时间可以分为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1.报送审计

报送审计又称送达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送到审计机关所在地进行的审计。它是政府审计机关进行的重要方式。 2.就地审计

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审计机构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的审计。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1.账项基础审计(详细审计)

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

审计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旨在发现、防止错误和舞弊,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向会计凭证和账簿的详细检查。

2.制度基础审计 3.风险导向审计

二、审计的方法

审计方法是审计人员检查和分析审计对象、收集审计证据,并依据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从而实现审计目标的各种专门手段的总称。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 (1)顺查法

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会计核算处理一般是按下列顺序进行的:

顺查法主要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差的单位。 (2)逆查法

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对于规模较大、业务量繁多或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 (1)详查法

适用于经济业务相对比较简单的小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或是经济问题非常严重的专题审计。 (2)抽查法

仅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复杂、内部控制健全和会计基础较好的单位。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 (1)审阅法

是审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基本的取证方法。 (2)核对法

其主要内容包括证证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 (3)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对会计资料有关指标的观察、推理、分解和综合以揭示其本质和了解其构成要素的相互

搜索更多关于: 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的文档
自考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592k72uaj4c2db011p1797950lpza00fe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