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隐逸诗专题探究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4:38: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让每一堂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彩! 周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缘景明情”之隐逸诗鉴赏专题探究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组内合作,探究隐逸诗的常用意象类型,大致把握这类诗歌的意境、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组内合作能按照缘景明情的一般方法学会赏析隐逸诗,形成迁移解题能力,并归纳概括答此类题的方法。

3.情感价值目标:审视隐逸诗的精神价值,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崇高的理想,美妙的文字。 【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2、例题引路,模仿迁移训练 【课时安排】4课时 【学习过程】 一、隐逸诗概说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诗人们置身其中,亲山近水,与乡人为伍,邀明月作伴,拥清风入怀,或状绘山水田园风光,或叙写清闲安逸生活,或吟咏自在自得之雅趣,或抒发理想自由之性情,或寄情山水以托失意之孤愤,或退避归真以解禅悟之超脱。

历代最优秀的隐逸诗,往往是谪贬的文官作成的,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柳宗元、常建、刘长卿等,他们乐于将“隐”作为一种对朝廷的软性抵抗,正所谓“不如归去”,是一套柔软的迂回,灵活而不失风度,率性而不失风骨。

隐逸诗人不仅有着超凡脱俗的胸襟,而且不甘与黑暗势力妥协,是一群在当时黑暗政治之外寻求精神家园的人。其诗,从表面上看只是用语言弹奏着与世无争、息影山林的生活之歌,而实际上却是言志寄怀的入世之作,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1、对污浊官场的鄙弃和现实的不满。官场污浊,充斥着互相倾轧,充斥着蝇营狗苟。隐逸诗人向污浊官场投去一瞥决绝的蔑视,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另类形式的抗争。其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其行,不卑不屈;其诗,潇洒出尘。

2、对宁静平和的向往和恬适自由的追求。隐逸诗最大的精神价值就是人格的体现及自由的获得,隐逸,是为了摆脱政统的限制。于是,林泉丘壑,诗酒琴棋,成为恬适自由的代名词,代表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3、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隐逸是为了寻求。寻求心灵的乐土和精神的领地──桃花源,诗中洋溢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理想政治的殷切向往。

隐逸诗作为山水田园诗的一部分,往往具有以下鲜明特征:

常见意象:田野山林、农家生活、清风明月、松竹梅兰、菊荷云泉、榆柳桑麻、龟鹤鹿兔、蓬门柴户、野老渔翁等。

常见情感:幽美恬静的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淡雅清新的景致,怡然自得的雅兴;对官场尘世的厌恶鄙弃,对田园自然的亲近热爱。

常见技巧:境由心生,以景造境,或烘托渲染,或融情于景,或远近结合,或虚实结合,或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或比喻象征,或白描拟人。语言质朴清新。

二、鉴赏示例

示例1) 新晴野望 王维

以案促学,学而有法,得法增效,高效快乐! 株洲市十三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1

让每一堂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彩! 周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示例2)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与后一句的“稀”字形成对比,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参考答案】后四句选取绿竹、红莲、烟火等意象,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画面色调淡雅清新,格调温馨幽美,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三、鉴赏实战 1、《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孟浩然洁身自好,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在山水田园的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如学过的《过故人庄》,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另一位同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他写过一首诗说明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的不甘,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问:《夜归鹿门歌》的前两联写江边场景和后两联写山中场景侧重点各有不同,请概括说明。 答: 问:《夜归鹿门歌》通篇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两个场景之间的对比并简要分析。 答: 2、《归嵩山作》(王维)

以案促学,学而有法,得法增效,高效快乐! 株洲市十三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2

让每一堂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彩! 周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王维早年亦官亦隐,晚年则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问:这首诗的一二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问: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答: 3、《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问:首联写田家生活,诗人眼中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这些诗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问:清人沈德潜评价“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答: 4、《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请简述之。

答:

(2)请结合颈联谈谈你对“诗中有画”的理解。 答:

五、迁移巩固

1、《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这首诗颈联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

以案促学,学而有法,得法增效,高效快乐! 株洲市十三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3

让每一堂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彩! 周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2)全诗通过景物描写衬托出处士卢岵是怎样一个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江天暮雪》(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不少评论家认为此诗“诗中有画”,试结合前四句进行分析。 答:

(2)分析该诗中“渔翁”这一人物形象。 答:

以案促学,学而有法,得法增效,高效快乐! 株洲市十三中高二语文备课组 4

搜索更多关于: 隐逸诗专题探究学案 的文档
隐逸诗专题探究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5avp2jgzd10ttd0ody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