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这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奉献者的赞美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预习独学 一、导语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鴳( ) 蓬蒿( ) 咫尺 (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3、阅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合作探究 ①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探究质疑 ① 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③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写法有对比、拟人、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体会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精读品析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黑板展示)
例:(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找出并仿写一个句子;
拓展延伸 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2、.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拟人) 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拟人)
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反问)
3、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 刚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 和煦(xu4) 干涸(he2) 吞喽(shi4) 裸索(luo3) 戈壁滩(ge1)无垠(yin1) 边缘(yuan2)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3、导语 探究质疑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2>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 合作探究 :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至少2例)
2、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
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3、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13.旅鼠之谜
位梦华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2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i4)美 挑衅(xin4) 迷惘(wang3 )笃(du3)信 啮(nie4)齿 滑稽(ji1) 徘徊(huai2) 逃窜(cuan4) 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