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品」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16:39: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资料 值得拥有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②步骤③的实验选择上述装置图 (填图的序号)。步骤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 选择上述装置图 (填图的序号)。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同时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选择上述装置图 (填图的序号)

- 5 -

学习资料 值得拥有

沁阳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测试

化学试卷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解析】:选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接触,会导致滴瓶中的化学试剂污染甚至变质。通常的做法是不能使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接触。

2.【解析】选D。为防止污染试剂,多余Na2CO3溶液不能倒入试剂瓶,A项错误;NaOH具有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B项错误;蒸发结晶NaCl时,应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C项错误。

3.【解析】选A。加热蒸发掉30 g水,没有晶体析出,在蒸发溶剂水后溶质Na2SO4的质量不变,溶剂水减少,溶液质量和体积减小,溶液的浓度(包括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物质的量浓度)增大,A项正确。

4.【解析】选D。观察颜色,溶液呈蓝色的为CuCl2溶液,然后将其他三种溶液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CuCl2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为NaOH溶液,再取少量未检出的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SO4溶液,剩下的一种为Ba(NO3)2溶液。

5.【解析】选C。只考虑哪些物质能将这些离子沉淀,没有注意顺序,容易错选B。三种金属离子均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Mg和Ag均能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因此首先加入NaCl溶液,生成AgCl沉淀,然后加入NaOH溶液,生成Mg(OH)2沉淀,最后加入Na2CO3溶液,生成BaCO3沉淀。故选C。

6. 【解析】选B。食用油为不溶于水的液体,油、水混合物可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7.【解析】选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两个容器中所含NH3与H2和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B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因为NH3、H2、O2所含电子数依次为10、2、16,当H2与O2的体积比为3∶4时,两容器内所含电子数相同,D不符合题意;NH3、H2、O2的摩尔质量依次为17 g·mol、2 g·mol、32 g·mol,当H2与O2的体积比为1∶1时,两容器内气体的质量相同,C不符合题意。

8.【解析】选C。H2SO4分子是0.1 mol,故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即0.2NA个H,所以A错误;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应含2NA个氢原子,所以B不正确;14 g N2即0.5 mol N2含有电子数为0.5 mol×7×2=7 mol,即7NA个电子,所以C正确;D项中两者质量比应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D不正确。

9.【解析】选C。由于1 mol NO、CO2、N2O4含有的氧原子个数比为1∶2∶4,故三种气体含有111

0.5 mol氧原子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2∶1。

248

- 6 -

+

-1

-1

-12+

学习资料 值得拥有

10.【解析】选C。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可知c=n/V=m/MV,影响因素为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A项,容量瓶内有水,既不影响溶质的质量,也不影响液体的体积;B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造成溶液体积超过容量瓶刻度线,使浓度偏低;C项,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已经将附着在量筒壁上的液体体积考虑在内,所以倒出液体后,不能再用水洗涤,否则会造成溶质的质量增加,浓度偏高;D项定容后摇匀,会使一部分液体没及时回流,此时液面虽低于刻度线,但已经配制完成,如果再加水,就会使液体体积增大,浓度偏低。

11.【解析】选C。A项中为洗气操作,应进气管长,出气管短;B项中量筒不能用于溶液的稀释;D项中NaOH具有腐蚀性和吸水性,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

12.【解析】选A。因为c(K2SO4)=0.2 mol/L,故c(K)=0.4 mol/L,c(SO4)=0.2 mol/L。A、D中,K、SO4的浓度与所取溶液体积无关,A正确,D错误;B中,500 mL溶液中n(K)=0.4 mol/L×0.5 L=0.2 mol,即0.2NA,B错误;C中,1 L溶液含K、SO4总量为0.6 mol,即0.6NA,C错误。

13.【解析】选D。 根据浓度和物质的量先计算出需要浓硫酸的体积约为5 mL,应用10 mL量筒量取;不用托盘天平称量,所用容量瓶应为100 mL,实验室没有80 mL容量瓶。

14.【解析】选D。由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式可知:c(MgCl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5 mol·L-1,所以n(MgCl2)=2.5 mol·L-1×0.3 L=0.75 mol,因此Cl的物质的量等于0.75 mol×2=1.5 mol。

15.【解析】选A。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ng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在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所占的体积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16.(12) (2)分离水和CCl4两种互不相溶液体用分液法,需用到分液漏斗;分离水和酒精两种互相混溶液体使用蒸馏法,需用到仪器中的冷凝管;分离水和泥沙(固—液混合物)使用过滤法,需用到漏斗和烧杯。

(3)①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溶液,不能用于其他,需防止定容摇匀时漏液,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a、c正确;配制溶液需加水定容,故使用前不一定烘干,b错误;热溶液因为热胀冷缩特性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不能精确控制体积,d错误。②根据c1V1=c2V2,配制100 mL 0.5 mol/L的0.05 mol/L×100 mLn稀盐酸需用10 mol/L的浓盐酸V==5 mL。③根据c=进行误差分析,A、B

10 mol/LV操作导致n偏小→c偏低。C操作导致V偏大→c偏低,D操作导致V偏小→c偏高。

【答案】 (1)冷凝管 分液漏斗(每空1分) (2)a (3)①ac ②5 ③D 12.5 g

17.(6分)【解析】: (1)n(CuSO4·5H2O)=-1=0.05 mol,根据

250 g·molCuSO4=Cu+SO4,推知Cu、SO4的总物质的量为0.05 mol×2=0.1 mol。

- 7 -

2+

2-

2+

2-

-+

2-

2-

2-

学习资料 值得拥有

(2)CuSO4溶液的质量为27.5 g+12.5 g=40.0 g, 体积为

40.0g0.05mol-1

,所以c(CuSO=1.5 mol·L。 4)=?340.01.2gcm?10?31.2-1

-1

-1

(3)根据稀释定律,推知20.0 mL×1.5 mol·L=1.00 mol·L×V(稀),解得V(稀)=30.0mL。 【答案】:(1)0.1 mol (2)1.5 mol·L18.(10分)(1)

(3)30.0

2mNAm22.4m100mm(2)(3)(4) %(5)MM19.(14分))(1) 蒸馏烧瓶 (2) ① BDE (3分)

② 3 萃取

- 8 -

M冷凝管2分) 2 m?100MV防止暴沸 蒸馏 (2分)蒸发皿 ( 1

「精品」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5g5s9d92m2p7v43zg0p6rgfk15t3500h74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