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区纵览 校区定位
●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基础上,以新兴学科及港澳台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为特色。
●中山大学原汁原味的校区
☆所有学生由中山大学招生办统一招生 ☆全部教师由学校直接派出
☆全部教学计划、教务管理即为中山大学的教学模式
●“中大-珠海模式”
☆中国高等院校异地办学的成功范例
管理模式与管理职能
●属地管理与延伸管理相结合。校区管理人员主要由学校派出,各单位行政上接受校区党工委和校区管委会的领导和监督,业务上接受学校各相应职能部门的指导。
●协调与服务的管理职能
校区规模及学科建设
珠海校区以本科教学为主,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和港澳台各类学生共九千余人,来自中山大学的文、理、工等门类14个院系约50多个专业。旅游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海洋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移动信息工程学院6个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珠海校区完成。)相继落户珠海校区。 图书资源
●珠海校区图书分馆现藏有纸质资源:中外文图书约37万册,中外文现刊1680种,报纸175种;电子资源:中文电子期刊31339种;外文电子期刊33901种;中文电子图书112.03万册;外文电子图书40.31万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
300多种;多媒体光盘资源5.51万片。
● 实现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每周开馆时间达101.5小时。
● 为师生提供外借阅览、参考咨询、网络数据库检索、用户培训、馆际互借等多种形式的高品质服务。 地理环境
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拥有着珠海市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最先进的科教资源和最良好的生态资源,是珠海市近期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唐家湾有“与近代文明伴生的南中国海第一湾”之誉,被称为“陆岛相望岭南重镇、风云史迹近代名镇、携故纳今城中古镇、山海园林栖居美镇”。
珠海校区在中山大学四个校区中面积最大,占地3.48平方千米,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校区内湖面水波荡漾,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是不可多得的求知治学胜境。 校区交通便利,经京珠高速公路,距广州校区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到珠海市市中心也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乘车到拱北海关去澳门需30分钟,乘船去香港需2个小时。
落成时间:2000年9月9日
二、办学历史
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目前中山大学拥有四个校区,各校区定位如下:广州南校区以基础学科为主,广州东校区以应用学科为主,广州北校区以医科为主,珠海校区则要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基础上,以新兴学科及港澳台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为特色。 2000年9月9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现更名为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成。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市将位于唐家湾的3.48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原珠海大学(筹)校址上的价值2.7亿元人民币的建(构)筑物及配套设施无偿提供给中山大学,作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园用地及教学科研开发设施,由中山大学永久使用和管
理。在教育部与广东省的大力支持下,在珠海市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校区建设者们在原珠海大学(筹备)的基础上,经过九个月的艰苦奋战,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于2000年9月10日,迎来了中山大学首批3384名莘莘学子。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立,是中山大学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为中山大学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珠海校区建立也是中国高等院校异地办学的一个成功的范例,走出了一条全国知名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新路。“中大—珠海模式”已经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和地方政府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于2000年6月8日视察珠海校区时说:“中山大学与珠海精诚合作,是一项有远见的正确决策,他发挥了名牌大学与经济特区两个品牌效应,为我省高等教育办了一件大事。” 珠海校区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李长春、李鹏、李岚清、乔石、宋平、张徳江、陈至立、彭佩云、成思危、叶选平、马万祺、罗豪才、许嘉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校区考察、指导工作。(按到校区时间先后排序)
三、校区管理
校区坚持 “管理就是服务”中山大学 的行政工作理念。校区由校区管委会主任协助校长主管校区全面工作。校区层面设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党工委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辖十二个部门:党政工作办公室、核算三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工委、教务工作办公室、安全保卫与武装工作办公室、后勤工作办公室、基建工作办公室、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图书馆、IT服务部和房地产管理科。
校区采取延伸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主要职能是“协调与服务”。即校区根据学校的统一规划和发展要求,结合地缘特点和自身工作的需要,建立一个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相对独立运作、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各单位行政上接受校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领导和监督,业务上接受学校各相应延伸职能部门的指导。校区管理人员主要由学校派出,有部分是属地招聘的优秀人才。
四、学科建设与教学特色
珠海校区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和港澳台各类学生共
九千余人,来自中山大学的文、理、工等门类13个院系约50多个专业。旅游学院、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海洋学院、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移动信息工程学院6个整建制学院(即:本科四年、研究生、博士阶段的学习除实习外,其他均在珠海校区完成。)相继落户珠海校区。
珠海校区以本科教学为主,珠海校区坚持学校提出的三大办学核心理念。即:“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强调“教授就是大学”,把“善待学生”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学生在自由而又浓郁的学习风气中不断吸取养分,在多姿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各种学术论坛更是给他们开拓出一片与教授、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天地。校区一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每一个中大学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珠海校区在提高办学层次的基础上,正在积极努力营造以新兴学科及港澳台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为特色的氛围。为此,学校在珠海校区的教学工作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第一,公共基础课实行新模式,对外语、数学、“两课”和体育课进行改革;专业课实行创新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模块,探索弹性学制,试行学分绩点制,增设创新活动学分;实验课实施高起点高标准训练。第二,建立“两监督机制”。建立专职和兼职教学督导队伍,实现学籍管理进一步优化;放宽副修专业的条件,增设独立开课副修专业班,推进双学位制。第三,率先实行通识教育。珠海校区在全校内率先实行通识教育,自2009年9月份开始,5000多名低年级学生开始接受“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中国文明、西方视野、科技、人文等各方面。
此外,落户在珠海校区的整建制学院特色鲜明:
●旅游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自2004年4月成立以来,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备领导能力的旅游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及研究型人才”。
旅游学院是全国首批旅游管理博士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单位,获得世界旅游组织(WTO)颁发的“旅游教育质量认证”证书。
学院目前具备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办学层次,并招收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