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SI-1 道路工程说明(换填)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3:39: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江苏正兆生物质能发电盱眙项目厂外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说 明

1 工程概况

江苏正兆生物质能发电盱眙项目厂外道路工程位于江苏省盱眙县官滩镇甘泉村, 是生物质能发电循环产业链项目与外界沟通的通道。项目西起生物质能发电循环产业链项目,终点接302县道,设计路段长424.309m。道路红线宽18m,其中行车道宽7.5m,两侧侧分带带宽1m,两侧非机动车道宽1. 5m,两侧人行道宽1.75m,两侧绿化带宽1.75m。

(14)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15)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16)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17)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 (18)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1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 (20)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2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2 设计依据及设计采用标准、规范、规程、指南

2.1 设计依据

(1) 江苏正兆生物质能发电盱眙项目厂外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合同;

(2) 江苏正兆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生物质能发电循环产业链项目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3) 江苏正兆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提供的地形图;

(4) 江苏正兆生物质能发电盱眙项目厂外道路工程勘测量成果;

(2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2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009)

3 场地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为岗丘地貌单元,经人工改造原始地貌形态已改变,现地形起伏仍较大,孔口地面高程为18.65~28.77m。

2.2 设计采用标准、规范、规程、指南

(1) (2) (3) (4) (5) (6) (7) (8) (9)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9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3.2 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

勘探深度17m以浅地基土根据其成因、岩性、物理力学性质等差异,根据勘探显示地基土可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6个亚层),各层(亚层)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详见表3.2-1。

(10) 《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1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编制: 校核: 审核: SI-1(1/14)

江苏正兆生物质能发电盱眙项目厂外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说 明

层 号 ① 地 基 土 分 层 描 述 一 览 表 表3.2-1 亚 层 号 岩 土 颜 名 称 色 素 填 土 灰黄 灰黄 灰黄~黄褐 灰黄~黄褐 黄褐~灰白 灰白~灰 层顶标厚 度 高(m) (m) 特 征 描 述 最小~最小~最大 最大 18.65 0.50 松以粉质粘土为主,含风化屑岩及少~ ~ 散 量植物根系。非均质,低强度。 28.77 5.30 状 态 可塑 局部硬塑。含铁、锰质浸斑。刀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非均质。局部分布。 18.75 ~ 19.89 23.86 ~ 28.27 2.40 ~ 10.70 0.40 ~ 8.00 4.2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上层滞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以蒸发排泄为主。

4.3 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

本地为湿润气候区,基础处于含水量<30%的弱透水层中,基础受地下水位升降干湿交替影响,按不利因素确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本场地无工业污染源,土中易溶盐已基本溶于地下水。参考邻近场地施工经验,判别地下水、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砼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③1 粉质粘土 ③2 粉质粘土 可塑含铁、锰质浸斑和青灰色高岭土团块。~ 刀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硬振反应。非均质。局部分布。 塑 含铁、锰质浸斑。含2%~5%的角砾,砾5 道路设计

5.1 路线

④ 含角砾 粉质粘土 硬径2~5cm不等,磨圆度差。刀切面光塑 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非均质。局部分布。 原岩经强烈风化呈密实砂土状,少量碎19.05 ~ 27.05 0.60 ~ 2.00 5.1.1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I级; 设计速度:30km/h;

⑤1 ⑤ ⑤2 强风化 石灰岩 密块状。软硬不均,手掰易碎。遇水易软实 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 8.40 ~ 28.15 0.90 ~ 3.90 揭露 最大 厚度 6.5米 岩芯呈短柱状、局部块状,不规则闭合中风化 石灰岩 裂隙较发育,锤击不易碎。欠均质。RQD=85~95%,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 7.50 ~ 26.45 5.1.2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坐标系统:采用盱眙城市坐标系。

4水文地质特征

5.1.3路线平面

4.1地下水类型及水位

西起生物质能发电循环产业链项目(桩号K0+059.5,X= 3659679.880,Y= 503889.360),终

本次勘察深度内未揭露地下水。雨期可能局部填土存在少量上层滞水。⑤层基岩裂隙多被泥质和风化矿物充填,富水性弱。

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和邻近已建工程资料显示,设计时地下水位埋深可按场地整平后2.0m考虑。

编制: 校核: 审核: SI-1(2/14)

点接302县道交叉口(桩号K0+483.809,X= 3659636.378,Y= 504311.019)。全线设圆曲线两处,半径分别为150m、300m。

江苏正兆生物质能发电盱眙项目厂外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说 明

5.1.4路线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控制点:起点生物质能发电循环产业链项目场坪标高28.7m,终点302县道标高20.8m。

全线设竖曲线2处,凸竖曲线半径2500m,凹竖曲线半径3500m;最大纵坡2.45%,坡长290m;最小纵坡0.77%。

纵断面设计标高为路中线标高。

车道及人行道翻挖至路床底面以下20cm,填筑20cm5%石灰土。然后施工路床。

(2)路基填筑高度>1.55m时,清表后,基底土掺5%石灰土改性,处理厚度20cm,压实度要求≥90%;其上填5%石灰土至路床底标高,压实度≥94%。

(3)机动车道路床采用80cm 7%石灰土,压实度要求大于95%;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路床采用40cm 5%石灰土。

5.2.4路堤超宽填筑

为了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设计考虑两侧各超宽30cm。

5.2路基、路面

项目所在地属公路自然区划的Ⅳ1a区,沿线地表土质为粉质黏土。

5.2.5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

为了消减路基差异变形,建议路基施工、检测、质检采用公路规范系列。

土质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3.2.1、3.3.2条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

5.2.1 道路横断面布置

道路宽18m:行车道2×3.5m+路缘带2×0.25m +侧分带2×1m+非机动车道2×1.5m+人行道2×1.75m+绿化带2×1m。路面横坡为双向1.5%,侧分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与绿化带为1.5%向外横坡。

范》第4.2.2条对二级公路的规定。

路基压实度要求 表5.2.7-1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路 床 上 路 堤 下 路 堤 零填及路堑路床 0~80 80~150 >150 0~30 压实度(%) ≥95 ≥ 94 ≥ 92 ≥95 5.2.2 路基边坡

坡填边坡方坡和挖方边坡坡率均为1:1.5;

填方路基 5.2.3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填筑前,应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3.3.5条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第3.4、4.2.2条的规定对地基表层进行处理,清除原地表层腐殖土、表土、草皮等,并进行填前碾压。要求压实度达到90%,清表厚度设计按平均厚20cm计,包括清除田埂、塘堤、填平水坑等。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掺4%石灰改性处理后分层回填压实。

(1)挖方路基及填方路基填筑高度(土路肩外边缘与原地面高差)≤1.55m时,机动车道应下挖至路床底面以下40cm,填筑40cm5%石灰土,压实度应满足路床压实度过渡要求;非机动

注:① 表列压实度数值系指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② 为保证路肩的稳定,对于土路肩培土的压实度要求≥90%。

5.2.6 路基填料

考虑干湿循环、冻融循环等自然因素对路基土长期性能的影响,以及汽车动荷载作用下的路基永久变形问题,因此,路基填料选择宜采用公路规范的规定。

填方路基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编制: 校核: 审核: SI-1(3/14)

江苏正兆生物质能发电盱眙项目厂外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说 明

路基填料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3.2.1、3.3.1条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第4.1.2条对二级公路的规定。

路基填料强度要求见表5.2.8-1: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表5.2.8-1 项目分类 填方路基 上 路 床 下 路 床 上 路 堤 下 路 堤 零填及路堑路床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填料最小强度 (cm) 0~30 30~80 80~150 >150 0~30 30~80 (CBR)(%) 6 4 3 2 6 4 填料最大粒径(cm) 10 10 15 15 10 10 5.2.8 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1)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工作,特别注意基底换填期间的排水,开挖临时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疏干基底。

(2)路基填筑应按照设计横断面逐层整体填筑,每填一层,经过压实试验检验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3)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4)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率、掺灰剂量和均匀性。 (5)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压实。路堤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路床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层顶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基底换填粗粒土的摊铺层厚应根据最大粒径确定,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3.8.3条的要求。

(6)为减少桥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桥头跳车,对桥头一定长度路基范围内的特别

5.2.7涵洞等结构物回填

为了减少路堤路段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不平整,除了对不良地基采取处理措施和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外,对于构造物两侧的路基范围见下表,在填筑时需特别注意。

构造物两侧路基要求一览表 表5.2.5-1 两侧路基范围 底部长度(m) 构造物型式 涵 洞 ≥2×Φ ≥2×Φ+4.0 Φ为管径或涵洞宽度(m) 上部长度(m) 备 注 压实区,分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预留缺口时应留2m宽台阶,缺口回填应分层交叠填筑。

构造物回填及特别压实区的压实度宜比同层位路堤的压实度提高1%。 (7)水塘、河沟地段,清淤应干净、彻底。

5.2.9 排水工程

路面表面排水采用管线排水与边沟排水相结合的方式。

在绿化带缘石设立箅式雨水口,通过d200的横向排水管将路面雨水排至边坡,设置急流槽将雨水引至边沟内。人行道上的雨水沿横坡、边坡汇至边沟内。

d200雨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环刚度≥8KN/m2,管道接口采用双层橡胶密封圈连接。 道路北侧边沟采用0.8m(宽)×0.6m(深)M7.5浆砌片石梯形铺砌形沟,铺砌厚度25cm。 道路南侧边沟采用0.6m(宽)×0.6m(深)M7.5浆砌片石梯形铺砌形沟,铺砌厚度25cm。 道路北侧路堑边坡上方流入路界的地表径流量大时,设置拦截地表径流的截水沟,截水沟采用0.6m(宽)×0.6m(深)梯形土质沟。截水沟的设置位置、尺寸大小可根据实际地形作相应的调整。

道路起点处边沟及截水沟施工时注意与厂区相应边沟及截水沟顺接。

构造物回填施工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第4.2.6条关于桥、涵及结构物回填的规定。

具备施工条件的涵洞尽量采用反开槽施工,用碎石回填,缺少碎石的情况可用5%石灰土回填。

预留缺口时应同时预留台阶,构造物的基坑回填宜采用碎石土,缺少碎石土的情况可用5%石灰土回填,路堤层位采用4%石灰土填筑,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

涵洞及构造物的回填压实度与同层位压实度相同。

编制: 校核: 审核: SI-1(4/14)

搜索更多关于: SI-1 道路工程说明(换填) - 图文 的文档
SI-1 道路工程说明(换填)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5oe06104155mbv22qr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