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度职三教学调研测试试卷
语文 江苏沛县中等专业学校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
A、供词—供职 作孽—作祟 B、划算—划价 挑战—挑剔 .........C、湍急—怀揣 慎重—缜密 D、颓靡—奢靡 梗概—粳米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句( )
A、双手捂着脸,号啕大哭,声泪俱下。 B、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 C、这曲弹罢,就息了手,旁边的人送上茶来。 D、周恩来强忍着疲倦,面带笑容,精神焕发。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黯然(忧伤) 微漠(微小) 禁锢(封闭) 鞠躬尽瘁(竭尽劳苦) .......B、迥乎(显然) 因缘(原由) 颀长(高) 鲜为人知(知识) ......C、危楼(高) 周遭(四周) 霍然(突然) 天道无为(自然界的规律) .......D、皈附(附和) 洞悉(透彻) 姑妄(姑且) 礼尚往来(礼貌) .....
4.关联词语填空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了海森堡的文章,你会惊叹他的独创力,( )会觉得问题( )没有做完,没有做干净,( )要发展下去;( )读了狄拉克的文章,你( )会惊叹他的独创力,同时却觉得他( )把一切都发展到了尽头,没有什么再可以做下去了。
A、可是 却 还 而 也 好象 B、然而 还 还 但 却 似乎 C、可是 还 还 但 却 好象 D、然而 还 还 而 也 似乎 5.词语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 )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2)应该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从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 )。 (3)为此目的,就要( )同志们的眼光向着这种实际事物的调查和研究。 (4)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 )。 A、指导 向导 引导 先导 B、引导 向导 指导 先导 C、指导 先导 引导 向导 D、引导 先导 指导 向导
6.下列各句修辞手判断有误的一是( )
A、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顶真) B、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4 页
上都听得见响!(夸张) C、风樯动,龟蛇静。(借代)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拟人)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
A、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B、2001年,在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在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上,都将是崭新的一年。 C、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 D、这次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8.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 .
B、当时他是美国尽人皆知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D、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 ....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有错的一项是( )
A、 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简繁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 B、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C、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
D、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一个淡淡的背影。
10. 下列根据要求进行句式变换的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个问题难解决。
改为否定句: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B、学习语言要下苦功夫。
改为疑问句:学习语言不下苦功夫行吗? C 、沙漠吞没了整个城镇。
改为被动句:整个城镇被沙漠吞没。 D、他的成绩好。
改为否定句:他的成绩不坏。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
B、小说是一种反映生活容量大、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环境描写只是为了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C、诗歌发展到唐代,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这种诗体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称为格律诗,也叫近体诗、今体诗。
D、有人把散文称为“美文”,好的散文以其精美考究的语言体现了散文独特的审美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4 页
价值。。
12.下列关于应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闻也叫消息,是报道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时常
用的一种文体,它有三性,即真实性、时效性和社会性。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B、计划有条文式和表格式两种;目标、步骤、措施是计划的三要素。计划在实施
过程中情况如有变化,可以加以补充或修订。
C、广告词写作必须要实事求是,主题鲜明,追求新颖、高雅。篇幅不宜太短,语
言要简洁明快。
D、简报的报头部分包含简报的名称、编号、编发单位等内容。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阿Q正传》节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反映的是19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社会的现实。小说主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心理描写。
B、《自然界与人类》节选自恩格斯的一篇著名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作者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做了精辟的论述,提出具有警示性的预言。 C、《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作品风格清新、秀雅,语言典雅、幽默,值得细细品味。
D、《壮丽的三峡》是25回大型系列电视片《话说长江》第11回解说词。节选的这一回电视镜头依次拍摄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中诸多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解说词则围绕着这些镜头组成的画面,或说明、评议,或描述、抒情,或补充、联想,丰富、深化了电视画面的内涵。 14.下面的作家,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
A.《像山那样思考》 茨威格 B.《黄山记》 徐刚 C.《讲讲实事求是》 邓小平 D.《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 15.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领会比感知进了一步,是对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路脉络以及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等有了基本的认识。领会通常表现为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B、概括、提要必须符合原文的意思,不能遗漏只要内容,不能曲解走样。特别重要的内容,如果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不足以表达清楚,则应当直接引用原文。
C、引申通常由文章内容直接或间接地生发开去,形成新的想法,与原文的关系比较密切。
D、辨析和品味并不是面面俱到的条分缕析,可以凭读者的主观臆测,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的活动。
二、阅读题:(本大题共三篇短文,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一)
(1)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带工老板就好像赶鸡鸭一般把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赶出来。包身工们走进厂去,外面的工人们也走进厂去。
(2)织成衣服的一缕缕的纱,编成袜子的一根根的线,穿在身上都是光滑舒适而愉快的。可是从原棉制成这种纱线的过程,就不像穿衣服那样的愉快了。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
(3)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
16、对上文中“没锁链的奴隶”分析正确的一项 ( )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4 页
A、指“外面的工人们”,他们没有人身自由。 B、指包身工,她们上班时被卸去锁链。
C、指包身工和外面的工人,她们都没有人身自由。 D、指包身工,她们没有人身自由。
17、上文(2)处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后句构成对比,从而自然地引出对纱厂工人三大威胁的叙述。 B、意在提醒读者,纱厂工人的工作是很繁重的。 C、与后句构成对比,揭示包身工劳动条件的恶劣。
D、与后句构成对比,揭示富人的舒适和愉快是建立在包身工的苦难上的。
18、在第三段选文中,破折号前的六个短语排比在一起的作用是 ( ) A、概括了包身工全部悲惨遭遇,排比加强了语气节奏,增强了感情色彩。
B、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悲惨遭遇,排比加强了语气节奏,增强了感情色彩。 C、概括了包身工被剥削、被奴役、被践踏的悲惨遭遇,排比在一起增强语势和感情色彩。
D、概括了包身工三年期间的工作和生活的悲惨情况,排比在一起增强了语势和感情色彩。
19、文中“猪”和“泥土”的比喻角度分别是 ( ) A、“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地位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毫无人生保障的角度。
B、“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工作条件恶劣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地位低下的角度。 C、“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饮食条件恶劣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毫无安全感的角度。 D、“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物质生活待遇恶劣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地位低下和毫无人身保障的角度。
(二) 王利发高高地坐在柜台里。
〔唐铁嘴踏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耳上夹着几张小纸片,进来。 王利发 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唐铁嘴 (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
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王利发 (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
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 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临近的茶座让了让。
松二爷
常四爷 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松二爷 好象又有事儿?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