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在对虾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开发进展
董小林1,赵 敏1,陈家林1,刘家寿2,钱雪桥1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 【年(卷),期】2018(037)001 【总页数】7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对虾;病害;研究进展
1 对虾养殖病害现状及措施
1.1 对虾养殖的病害威胁
我国养殖产量较多、经济价值较高的对虾有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as)、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长毛明对虾(F. penicillatus)、墨吉明对虾(F. merguienrsis)等[1]。但是目前养殖病害已经成为制约对虾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其中细菌性疾病是最主要的对虾疾病之一,尤其弧菌病是当前造成虾苗死亡的重要原因[2]。大量应用抗生素和消毒剂控制疾病会造成药物残留、细菌耐药性转移、生物抵抗力下降等严重后果[1,3],欧洲许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或限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使用。相关法律法规和养殖环境的双重压力会使得抗生素或治疗型化学药物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少,开发无药残、抗菌谱广、安全性高的免疫增强剂是当前对虾养殖业关注的重点。
1.2 对虾的免疫系统及免疫强化措施
对虾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甲壳、鳃、血窦、淋巴器官)、免疫细胞(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各种免疫因子(免疫相关的多肽和蛋白)[4]。对虾属低等无脊
椎动物,主要依靠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来抵御感染,包括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其中血淋巴细胞在其免疫防御中起主导作用,细胞通过黏附作用、吞噬作用、趋化作用、包裹作用等过程直接参与免疫反应。体液免疫系统包括酚氧化酶系统、溶菌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此外,凝集素、抗菌素、抗菌肽、活性氧等免疫因子也参与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紧密相关,血细胞可合成并释放体液免疫因子,细胞免疫反应又受到体液免疫因子的介导和影响[5]。
一般使用一些免疫刺激剂来预防疾病。这类物质分为三类:营养物质的间接作用、特异性作用的疫苗、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1]。接种疫苗是目前渔业生产上预防传染性疾病最为有效的办法,但是对于特异性免疫系统不够发达或缺乏的虾类作用非常有限;而一些源自微生物细胞壁成分的免疫增强剂等有很强的剂量依赖性而难以把握。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刺激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没有记忆且持续时间较短,比抗生素更安全,比疫苗作用更广泛。应用益生菌防治对虾疾病很有应用前途,相关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绩。
2 微生态制剂在对虾病害防控中的研究进展
2.1 对虾肠道菌群组成的研究是开发益生菌的基础
对虾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是开发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基础。陆地养殖动物的常驻菌群则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的专性或兼性厌氧菌,如乳酸菌和链球菌等;而水产动物消化道的常驻菌群主要为革兰氏阴性的兼性厌氧菌,如甲壳类的常驻菌群是弧菌和假单孢菌。因为畜禽均为恒温动物,其消化道界面的温度、pH、氧化还原电位和渗透压等均相对较为稳定,而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 在摄食和运
动过程中,其消化道内外的微生物区系会不断受到水流的驱动[3]。这种生理上的差异就决定了水产动物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区系稳定性不比人或畜禽,且随着水产动物的发育、季节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早期主要采用传统的培养法研究对虾肠道微生物,近年来分子方法开始被大多数人采用。普遍认为,水生无脊椎动物肠道微生物主要有弧菌(Vibrio)、假单胞菌(Pseudomona)、气单胞菌(Aeromonas)、黄杆菌(Flavobacterium)和微球菌(Micrococcus)。早在20世纪80年代,Yasuda等[6]就分析了日本囊对虾不同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果表明,溞状幼体阶段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群为弧菌属;成虾阶段为假单胞菌属;成长较差的成虾其肠道中有大量的气单胞菌和弧菌。Moss等[7]发现,对虾肠道优势菌为弧菌属、气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王祥红等[8]发现,弧菌属和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在野生中国明对虾肠道中为优势菌属。刘淮德等[9]指出中国明对虾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弧菌、光合细菌、不可培养细菌组成;弧菌为优势菌。Chaiyapechara等[10]从泰国8个养殖场取样70尾斑节对虾幼虾,采用PCR梯度变性凝胶电泳和16S rDNA技术测定了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果表明,肠道细菌的常见细菌均属于γ-变形菌门,每个虾场对虾的肠道优势菌群各不相同,分别属于弧菌属、发光杆菌属、气单胞菌属、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且不同养殖水体中的对虾其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别很大。 2.2 益生菌的筛选及应用效果研究成果
引起对虾病害的主要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弧菌、假单胞菌、黄杆菌、气单胞菌和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等,其中以弧菌为主[1]。病原性弧菌主要有哈氏弧菌(V. harvey)、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