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思修三章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5 6:30: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教案

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

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研室:政治理论教研室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班:人文学院语言系2013级1、2班,体育系预

科班2013级1、2班

授课教师:阿巴拜克热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案首页

(使用于 2013-2014 学年 第 2学期) 人文学院语言系2013级1、2班,体育系预科班2013级1、2班 大专 2014年4月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专业 人文学院语言系、,体育系预科班 班级 主讲教师 专业技术职称 阿巴拜克热 教师 计划总时数 6 2 专业层次 编写时间 周课时 章节名称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帮助学生理解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内涵,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懂得人生价值的评价及评价的标准,明白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重难点: 1人生目的及作用 2人生态度 3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4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 5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6价值及人生价值的内涵。 7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1、科学认识人的本质2、古代关于人的传说、人性论 讲授法为主,问答法、讨论法为辅,采用多媒体教学,另有板书佐之 讲授,Power point 课件演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大学生思想道德与修养》 《伦理学》 《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更新或补充情况 教学方法与组织安排 教学手段 基本教材和参考书 教研室或专家审查意见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帮助学生理解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内涵,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懂得人生价值的评价及评价的标准,明白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条件;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价值及人生价值的内涵;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方法及手段】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6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期,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大学生在个人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接受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对于他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 1、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资料] 斯芬克司之谜底 斯芬克司是希腊神话中带翼狮身女怪,这个家伙成天坐在奥林匹亚山上,向过往的行人出谜语,如果来人猜不出,她就一口将他们吃掉。一天,俄狄浦斯王经过这里,斯芬克司像往常一样拦住了他,并说出了她的谜语:世上有一种动物,它早上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这是什么动物?她刚说完,俄狄浦斯王就不假思索地答道:“你说的这种动物是人。人在幼年的时候,尚未学会行走,只能在地上爬行,手足并用,所以,看上去像是四条腿走路;待到儿童长大成人,他身强体壮,仅靠两条腿就可以行走自

如;而当一个人进入老年,年迈体衰,他不得不靠手杖支撑着缓慢行走,这手杖就成了老年人的第三条腿了。”狡猾残暴的斯芬克司原以为没有人能够猜出她的谜底,但是没想到被俄狄浦斯王一语道破。斯芬克司又羞又怒,一气之下,栽到身后的万丈悬崖下,摔死了。

关于“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在中外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 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

(1)自然人性论:从自然界考察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的人或人的自然,而不是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异己的神灵。 (2)伦理人性论:①性有善有恶论②性无善恶论③性善论④性恶论⑤性三品说⑥宋明理学的本体人性论 西方思想史中关于人的学说:

(1)理性人性论(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苏格拉底把人定义为:人是对理性问题能给予回答的存在物。或者说:人是理性动物。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说:人是政治动物。笛卡儿说:人是有理性的灵魂。黑格尔认为,人是某种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2)生理人性论(即自然观的人性论);生理人性论把人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本质。费尔巴哈就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本质必须从人的自然需要,即人的生理机能去考察。人要活着,首先要呼吸空气,没有空气人就无法生存,空气是人的生命的第一需要;人还要吃饭,人只有通过饮食才能使血肉之躯得以生长和存在,饮食对于人也是不可少的大事;人不睡眠也会死亡,所以费尔巴哈甚至说睡眠也是属于人的本质。 生理决定论的人性论,完全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待人的本质;片面强调人的本能和生理需要等自然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未能在实践中、在社会关系中来观察和认识人,个人成了一个在社会上毫无差别的存在,所以它对人性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3)环境人性论(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它认为人性是环境因素作用的产物。培根认为: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 环境人性论认为人与人之所以有区别,“是不同的人所遇到的事件、所处的环境位臵、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是由种种“串联起来的机遇不同”而造成的。比起生理决定论来说,环境决定论的人性论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一大进步。 [资料]关于人性的善恶,世间有以下四种说法

<1>人性善论:中国古代的人性学说发源于孔子,行成于孟荀。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学说创使人孔子孟子的说法。孔孟认为人性是善的。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帕拉图、亚里士多德、费尔巴哈、马斯洛等认为人性本善。 <2>人性恶论:中国古代荀子否认人性中有先天的善,他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性中并无礼义道德,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一切善的行为都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西方哲学家奥古斯丁、霍布斯等人认为人在胚胎中就有罪恶,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个人私利,人的本性是自私与恶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总是力图排斥异己,互相谋算、陷害与残杀,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象狼一样。 <3>人性的无善无恶论:这种人性观点主要表现道家的思想中。道家的老子、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无知无欲,无所作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保全人性的天然状态,主张人应回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中去,人应完全顺应自然。

搜索更多关于: 思修三章教案 的文档
思修三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62wa901gx4zk8m0i2d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