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模拟卷十四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14:15: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模拟卷十四

一、单选题

1、“情人眼里出西施”属于( )。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2、王明上完语文课后,久久沉浸在语文课上老师讲的文学作品中,在下节的数学课上仍然回味着语文课的内容,不能集中精神听课。王明出现问题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3、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是( )。 A.问题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一总结提高

B.确定问题一创设情境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效果评价 C.发现问题一理解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验假设 D.创设情境一提出假设一推理验证一总结提高

4、学生图图犯了错误,学校给予他警告处分。一段时间后,图图表现良好,学校取消了这个处分。这种现象表明图图受到的是(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5、学生小刚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想象、口述、做笔记、类比、总结等策略,这些属于学习策略分类中的( )。

A.资源管理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辅助性策略 D.基本策略

6、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爽,南方人含蓄、细腻”。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上述人格特质属于()。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次要特质 D.中心特质

7、小李在生病时既想病快点好,又不想吃苦药。这种冲突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8、学生小云心理上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且开始关注自身形象,对自己的外貌、服饰、行为表现等开始变得特别敏感。她处于( )。 A.潜伏期 B.异性期 C.同性期 D.口唇期

9、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 A.强化法 B.脱敏法 C.消退法 D.惩罚法

10、高考前,小珍将“高考,我必须成功!”的大字贴在自己的书桌上,天天激励自己。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珍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 A.糟糕至极 B绝对化要求 C.过分概括化 D.主观要求

二、辨析题

1、错觉就是起消极作用的感觉。

2、组块的作用就是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 3、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对立的过程。

4、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5、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独断性。 三、简答题

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简述道德意志的形成过程。

3、简述疏导原则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4、简述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 5、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

1、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将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 问题:

请阐述王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

2、 李芳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生,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她才开始学习,她一边学习一边听MP3,美其名曰“自我放松”。她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就没想太多了。她认为复习文科科目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但数学、物理就很麻烦了。她觉得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愿意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自己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和同学,害怕被人笑话。考试结束后,她的成绩非常糟糕,尤其是数学。她很失望,一说起学习就头疼,觉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学好数学了。 问题:

(1)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李芳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可以给李芳提出哪些学习建议?

14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某方面特征形成好的或者坏的印象后,会将其扩散到该个体的其他方面的知觉印象,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解析: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题干中,王明不能将注意转移到数学课上,还停留在上一节的语文课上,这说明王明不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因此,王明出现问题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转移。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一理解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验假设。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理解问题即形成问题的表征,提出假设

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解析: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对图图来说,处分是一种厌恶刺激,学校取消处分就是使图图摆脱了厌恶刺激,使他提高良好行为在以后发生的频率。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 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想象、口述、做笔记、类比、总结等策略都属于精细 加工策略。 6、【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解析: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比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意大利人热情,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就是从共同特质的角度进行的比较。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题干所述人格特质属于共同特质。 7、【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产生的动机冲突。题干中,小李既想病快点好,又不想吃苦药的冲突属于趋避冲突。 8、【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解析: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个体进人异性期后,生理上出现第二性征,心理上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并且开始关注自身形象,对自己的外貌、服饰、行为表现等开始变得特别敏感。异性期阶段的青少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征,他们竭力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很容易与父母产生冲突,被称为人生的第二反抗期。学生小云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异性期。 9、【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对于某些会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撤除,不良行为因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少乃至消失。消退法就是停止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从而使该行为逐渐消失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消退法。 10、【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解析: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件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尽善尽美”。题干所述的信念属于绝对化要求。 二、辨析题

1、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错觉在社会实践中有积极作用。例如,某些建筑设计巧妙地利用错觉原理引起的良好的心理效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舒畅愉悦。错觉在社会实践中也有消极作用。例如,飞机驾驶员在海上飞行时,容易产生“倒飞”错觉,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飞行事故。所以,不能说错觉没有积极作用。故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2019年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模拟卷十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65gv1h2vn4n25q6ny0j2r4yi9c8on003u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