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各册教材解读资料
1、充分考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把每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 (1)导入第一篇课文的学习时,最好能结合单元主题。
如,初识鲁迅单元,《少年闰土》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导语中对鲁迅的介绍,及导语页上鲁迅的照片,还可以得用资料袋中对鲁迅的介绍。又如,人与动物单元,《老人与海鸥》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导语页上图片及课外书屋中的相关内容。
当然,方法不拘于一,关键是能让学生明了本单元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注意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注意课文之间的联系,把课文作为单元的一部分来看。
如,初识鲁迅单元,学习重点包括学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对课文的学习中就要注意落实以上目标。
又如,该单元口语交际内容是关于初次见面的印象以及此后印象的变化等内容的,那么,在相关课文的教学中最好能予以体现。
再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学生已对鲁迅有了初步的了解,导入新课时若再问“你知道鲁迅是谁吗”这样的问题,就没有意义了。教学本单元时,应当注意,学生对鲁迅的了解是一步深入一步的。 (3)设计教学流程时,注意把学习重点、课文、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乃至词语盘点等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
2、精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读中巴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词句,习得方法。教学中要实现课后题中提出的教学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对传统课文,注意分析它在本册中所承载的学习任务。
《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金色的脚印》《月光曲》都是传统课文。但是,它现在所在的专题跟以前不同,课后练习题也不同,所以教学任务也不同。 3、略读课文的学习,完成连接语中提出的学习要求即可。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4、口语交际·习作中,有的口语交际有两个以上的角度供选择,这种情况应先引导学生选择,然后再分情况设计教学流程。
5、交流平台中含两个要求的,是都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可选。
6、有的课文,可能网上有比较好的教学案例,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除了版权的问题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同一篇课文,教学目标不同,教材编写意图不同,教学设计肯定不同。若借鉴,请取长补短。 7、体例:“教学过程”之前的部分,去掉“学习难点”“课时安排”两部分,仅留“学习目标”“课前准备”即可;“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小标题,不一定非得8个字,三五个字也可以,清楚简练就好了(比如“回顾激趣”“课题导入,介绍知识”“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都是可以的)。
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