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参考答案
例1:C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成因分析。从图中可知,拉萨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
(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故本题答案为C。
例2:(1)B 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高空气压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近地面空
气从甲流向乙,即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2)C乙地位于600N附近,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应为冷锋。
(3)D甲、乙两经度相同,若同时日出应为春或秋分日。春或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例3:1、B 读图可以看出,图中虚线内乙地位于蒙古国境内,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沙源丰
富,与其他三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劲,更容易发生沙尘暴,故选B。
2、C 读图可以看出该锋线位于低气压中心西侧,形成的是冷锋系统,M地位于冷锋锋线钱,所以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时气温较低、风力增强、天气转阴,可能出现降水,气压升高,故答案选C。
例4:1:D根据气温曲线,7月份气温最低,故在南半球;低温期少雨,高温期多雨,且最低温度
在15oC以上,故排除地中海气候,选D.
2: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位于低纬度,降水多是受低压带的控制,故选A.西风带在中纬度;信风带控制干燥。 3:B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纬度相当的三站,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值判断,甲站平均温度最低,故海拔最高;乙站均温最高,故海拔最低的;故得答案B.
例5:4、B 首先气温年较差大小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只有纬度较低,甲地冬季气温不会比夏
季降得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项符合。
5、B 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高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例6:
9、B ②地能够达到连续四个月20°以上,温度条件适宜,但是该地的水分盈亏量<0,表示降水不足,蒸发旺盛,故选B。
10、D①地纬度北纬29.7°,但最高气温在20°以下,最低气温在0°以下,说明该地海拔较高,可能是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②地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年温差大,可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D。
第 1 页 共 1 页
课时训练参考答案
1.、C 因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知Q3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因南北纬30°附近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晴朗天气多,蒸发旺盛,蒸发耗热量多,Q2表示蒸发耗热量曲线;根据教材可知,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应为Q2;辐射收支差额是海水的主要热源,数值应该较大,应为Q1。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
2、C 图甲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华北平原早春的霜冻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造成的。
3、A 地膜可减弱地面辐射的散失,具有保温作用。A
4.、C 济南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规律是夜间大于白天,日变化幅度冬季大于夏季,强度以冬季最
强,秋、春次之,夏季最弱;城市热岛在日落后一段时间内即可达到最强值,日出后迅速减小,表现为快速形成、快速消失。C
5、C 冬季风强盛时,热力环流影响减小;热力环流导致城区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热力环流强,会把郊区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带入城区,城区污染可能加重;城郊热力环流与海陆风的成因相似,与季风环流成因不同。C
6、C 1月某日21时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比郊区高,所以在近地面同一等高面上,城市中心的气温
也比周围高;根据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可知,气温高,气压低,所以在近地面同一等高面上,城市中心区的气压比周围低,故丙图正确。C
7、A 甲地的等压线比丁地密集,故甲地的风力比丁地大;丙地位于暖锋锋前,多阴雨天气;未来几天,丁地将受冷锋影响,可能会出现阴雨、大风天气;乙地为高压,且纬度较高,不会发展为台风。
8、A 由图可知,丙地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是受暖锋控制形成的,而暖锋是指暖空气势力较冷空气强、暖空气推着冷空气前进而形成的锋,如A图所示。
9、A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该地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降水主要由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而形成。甲、丙位于西岸迎风岸,降水较乙多,丙地较甲地纬度高在40°N~60°N之间,受盛行西风影响更强,且附近有山地抬升,降水比甲地更多,所以甲、乙、丙三地与右图中降水折线的对应关系是甲—①、乙—②、丙—③。故选A。
10、B 据上题分析,丙地位于40°N~60°N之间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甲地位于30°N~40°N之间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甲地西风控制时间较丙地短。所以影响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西风控制时间。
11.(1)特点:终年温和,(1分)温差小。(1分)原因:纬度低(1分),海拔较高。(1分)
(2)原因: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1分)东南信风越过赤道,(1分)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1分)
影响:东南信风(1分)从海上吹向陆地,(1分)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1分)
或答偏转后变成西南风,(1分)从陆地吹向海洋,(1分)沿岸形成荒漠景观。(1分))
12、(1)气温较高。(2分)
原因:乙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白昼时间较长;距冬季风源地较远。(6分) (2)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城市与北部湖泊之间热力差异显著,多湖陆风;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多城市风。(6分)
第 2 页 共 2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