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是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每天接触的,都是一群90后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和天马行空的思维方法。有意思的是,我所教授的英语学科,经常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考试不及格的时候,他们会自嘲“英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英语单词让他们焦头烂额的时候,会长叹“中国人,干嘛学外国话!”。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着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去第一,第二,第三点讲解英语的重要性,去摇头晃脑曰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必然趋势,会达到怎样的效果相信任何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能想到。可是,学好英语就是不爱国了吗?换句话说,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把我们的爱国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是我们的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是我们的魂;英语是让我们走向世界的工具。我们也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下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截取的两个例子: 示例一:
初三英语上册Unit One, Topic Two所讲的内容是population世界人口问题。其中讲道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with 1.3 billion.(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13亿)。The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y is more serious in developed country(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展示了春运时的火车站以及黄金周时长城上的人山人海,以此来表达中国的人口问题。然后请同学起来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图片,达到掌握并运用这一课的重点句型和重点单词的目的。
但作为老师,要随时准备面对学生给你的惊喜或者挑战。 前面的提问都比较顺利,最后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了这样一段话:There are always crowded in China. I hate the population. I don’t like China.(中国总是拥挤。我讨厌人口,我不喜欢中国)。这时候再去纠正学生英语句子是否通顺,语法是否正确已经没有太大意义,特别是他用了一个程度比较深的词hate,尽管我相信他可能并没有任何恶意。我马上开始了我的“教育”。
我用英语举了两个例子,一是:Let’s suppose it is New Year now . What will you think if you are alone? What will
you think if your families are crowded around you ?(假设现在是春节,如果你一个人孤零零你会作何感想,如果周围有家人围绕你又会作何感想)。第二个例子是我临时上网搜了一幅5.12大地震之后天安门升国旗的那幅图,问了他们两个问题:Are there also many people? But don’t you like it?(这幅图上是否同样有很多的人?你看到是否会觉得不喜欢或讨厌?)
所有学生都大声的回答No,还有学生回答I feel proud when I see this picture.(当我看到这幅图我觉得很骄傲)。 对学生要实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们提出来的要求,也是对教育所提出来的要求。脱离时代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单纯的课本教学是片面的教育。所以,我们虽然上的是英语课,可我们还是应该关心时事,老师可以利用值日报告,课前五分钟自由说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一些时事。如:5.12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进行课前五分钟自由说时,可用一些问题比如“what’s your feeling when you knew the earthquake?” 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the people in trouble?” what effect does the disaster have on your life?”等来引导学生思考,教育学生要有爱心,要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并抓住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为增强国家应对大灾大难的能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然后我趁热打铁,顺便把两个新单词也拿来说事:Now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but it will be a developed country because of you!(现在,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将会在你们的努力下变成一个发达国家)。
这样的方法,我认为把那位回答问题的同学骂一顿再板着脸说教一番收到的效果好得多。既让学生学到了这节课该学到的英语知识,又让他们有着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增加点学习的动力,这样一举几得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我还曾在英语课堂上教过学生下象棋,尽管我的水平不怎么样;也曾在最后几分钟全班大声背诵过孔子的《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When I walk along with two others, I may be able to learn from them.);还在班上进行过成语接龙比赛,看谁能说出最多与“龙”有关的成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点,突破传统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采取乐教、趣学的教学模式。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结合课文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联系起来,丰富一节课的容量,在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让传统文化作为他们生命的底色,使学生真正能适应时代。 在教学中选择的爱国主义题材(音像、图片、新闻等)必须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真实资料,避免人为的编造材料,要选择典型的,有时效的材料。
总之,爱国主义情感是神圣的,是永恒的,是全民族人民共
同的血脉和灵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爱国的体现,是在传递着我们的血脉,是在繁衍的我们民族的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