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不全)
一、积累运用( 2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 亘古(gèng) 嫉妒(jí) 环谒(yè) 憎恶(zēng) ....B. 炽痛(chì) 默契(qì) 祈祷(qǐ) 脑髓(suǐ) ....C. 哽咽(yè ) 蝉蜕(tuì) 可汗(hán) 污秽(huì) ...D. 确凿(záo) 气氛(fèn) 泥泞(nìng) 讪笑(sh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3分) ..A.菜畦 狂斓 臃肿 人迹罕至 B.叮嘱 逼狭 丑陋 来势凶凶 C.阻仰 崎岖 屏嶂 荒草萋萋 D.澎湃 怪诞 谰语 一泄万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
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C.他酷爱收藏,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C.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我们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D.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5、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2分)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民歌》,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它向往美、不懈地追求美,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6、原文填空(13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忧郁的日子
里需要镇静。相信吧!____________。
(2)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深林人不知,________。(王维《竹里馆》) (4)________,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5)《木兰诗》中运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惨烈的句子是: _
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关山度若飞。
(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伤仲永》(节选)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伤仲永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3)泯然众人矣。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主要记叙了方仲永哪三个阶段的故事?(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对牛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②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③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④尾奋⑤耳,蹀躞⑥而听。
(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
《弘明集》)
【注释】①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②伏:趴着。③耳:耳朵听。④掉:摇摆。
⑤奋:竖直。⑥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10、解释加点的字词(2分)
①伏食如故 ②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12、寓言往往借助一个虚构的故事来阐明一个道理,试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2分)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
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第①②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
B.品读第③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
C.第④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
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D.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父
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14、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
这是为什么?(2分)
15、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①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
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②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
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16、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分)
17、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四、写作(50分)
题目: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要求: 1.要写出真情实感。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附:选择题答案 一、1、C
2、D 3、D 4、C 5、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