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授课教师: 张 娟 授课班级:九年级<3>班 课型:公开课
教材分析 :《制取氧气》是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堂课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为我们学习制取氧气作准备。学习了制氧方法也可以为以后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奠定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性质等内容的学习和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这基础上学习氧气的制取,学生的操作和对实验的理解效果会好很多。 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收集方法、检验、仪器装置及操作注意事项。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
识的能力。
3、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和验满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及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准备:
1、实验仪器:试管架、试管、铁架台、水槽、带导管的胶塞、集气瓶、药匙、酒精灯。 2、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氧气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释放出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我怎样制取和收集少量的、纯净的氧气呢? 一、复习提问: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出表达式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仪器:
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的装置图找出所需的仪器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如果先用手紧握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能否正确查出装置的气密性?
分组讨论得出不能这么做的原因 (2)装:装高锰酸钾药品和棉花
检查学生是否把试管横放先装药品,并加以指正 提醒学生在试管口放团棉花
注意:为什么要在管口放团棉花? (3)定:固定试管
提示学生注意装仪器顺序,铁夹夹试管的位置 注意:试管口为什么要稍为向下倾斜?
小结固定仪器的方法:由左至右,由下至上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导管先不放在集气瓶内(为什么) (4)点:点燃酒精灯
注意:试管的加热方法? 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点燃酒精灯,上下移动,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5)收:收集气体
注意: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能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为
什么?提示试管中除了高锰酸钾外,还有其他物质(空气)。什么时候收集?出现什么现象证明收集满了?
(6)移 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 熄灭酒精灯
注意: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会出现什么后果呢,为什么? 总结制取氧气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二、学生演示实验
三、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检验氧气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查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
五、验满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的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板书设计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所需的仪器:
3、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比较注重学生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但还是没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不足之处是没能将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因为怕耽误时间讲课,另外,课堂也有点前松后紧,后来有点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