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郴州市化学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
B.8种
C.9种
D.10种
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可以采取“定一移二”法, ,由图
可知C4H8Cl2共有9种同分异构体,答案选C。
2.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 A.CH3Cl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一氯甲烷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
B、2-溴丙烷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
C、分子中与CH2Cl相连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分子中与CH2Br相连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掌握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是解答的关键,卤代烃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但不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另外也需要注意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并加热,这也是常考的考点。 3.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食用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和植物油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份都是纤维素
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A
【解析】A.麦芽糖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它们都能够水解,故A正确;B.纤维素和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脂肪、植物油的相对分子量较小,二者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而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错误;D.油脂中的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故选A。 4.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氧化废液中的溴离子 B.分离CCl4层和水层
C.分离CCl4溶液和液溴 D.长期贮存液溴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集气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否则会将液体排出,故A错误; B.CCl4和水不互溶,可用分液分离,故B正确;
C.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C错误; D.液溴能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物质可通过皂化反应来制造肥皂的是 A.乙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因此用来制取肥皂的物质是油脂,合理选项是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的过程,都可以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而被释放出来的
B.葡萄糖
C.聚乙烯
D.油脂
D.燃料有足够的空气就能充分燃烧 【答案】D
【解析】分析:A、焦炭还原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的; B、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C、根据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实质来回答;
D、从燃烧的条件分析,要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或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详解:A、焦炭还原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 B、氢氧化钾与硝酸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正确;
C、化学反应的过程,有的是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或是其他形式的能,有的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有的是吸收能量的过程,C正确。
D、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从增大氧气的浓度或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来考虑。所以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有与它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反应的吸放热情况以及能量变化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题目难度不大。
7.分子式为C4H8ClBr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A.9种 【答案】D 【解析】
C4H8ClBr可以看作C4H10中2个H原子被Cl、Br原子取代,而丁烷有CH3CH2CH2CH3、CH3CH(CH3)2两种,先分析碳骨架异构,分别为 C-C-C-C 与
2种情况,然后分别对2 种碳骨架采用“定一移一”的方
B.10种
C.11种
D.12种
法分析,其中骨架 C-C-C-C 有、共 8 种,骨架有、
,共 4 种,共12种,故选D。
点睛:(1)先确定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确定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 (3)根据先中心后外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一去代替氢原子;(4)然后再根据一氯丁烷的同分异构体中等效氢,判断溴取代氯丁烷中一个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8.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 A.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液变红 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气体与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
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NH3是碱性气体,气体通入酚酞试液变红,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以检验氨气的存在;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气体不会有白烟生成;浓盐酸是易挥发性的酸,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气体会冒白烟,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NH4++OH﹣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变解:A、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3?H2O?红,该操作可以单纯检验氨气的存在,故A正确;
B、氨气是碱性气体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操作可以检验NH3,故B正确;
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此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气,该操作不可以检验氨气,故C错误;
D、浓硝酸、浓盐酸都有挥发性,会发出的分子会和氨气反应生成白色的烟,该操作可以检验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氨气的易挥发性、氨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基本操作试纸的使用,关键是检验操作合理,现象明显.
9.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F B.Na C.K D.Cl 【答案】C
【解析】分析: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据此解答。 详解:F、Cl是非金属,Na和K均是第ⅠA元素,K位于Na的下一周期,金属性强于钠,所以金属性最强的是K。 答案选C。
10.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关于116Lv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116 C.核外电子数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核素的表示116Lv,左下角116为质子数,左上角293为质量数,由于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得中子数为177。 【详解】
A. 据分析,116为质子数,也为原子序数,A项正确; B. 据分析,中子数177,B项正确;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116,C项正确;
293293B.中子数177
D.在周期表中处于0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