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上,为了提
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散失,采用如图1所示的几种灌溉方式中,对水的利用率最高的为_____方式,且因为株间未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故而减少了除草用工,可见杂质与作物间的关系为_____关系.提倡用菜篮子买菜,少用、不用塑料袋,已知塑料袋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其中的盛放聚苯乙烯燃烧时产生甲苯(C7H8),摄入该物质少量会导致失眠,吸入有呕吐等症状,下列关于甲苯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甲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甲苯分子中碳、氢原子数比7:8
C1个甲苯分子中含4个氢分子 D甲苯燃烧可能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问题,科学家研究建立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如图2):根据上述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一定不变 B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量、光能等 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互相转化为了保护地球,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农作物增产 B焚烧树叶,减少垃圾的运输量
C加高烟囱,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 D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保护大气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而用于蒸馒头的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两者可用_____方法来区分.料酒的有效成分是乙醇,它的化学式为_____,打开盛装料酒的瓶盖,会闻到气味,这是由于分子_____.豆浆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填序号).
A 糖类 B 蛋白质 C 油脂 D 维生素许多家庭做饭用“煤”作燃料. ①它是一种重要化石燃料.煤属于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若厨房失火时,用水去灭火,这是利用了_____ 原理灭火(填序号).
A 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③这样用煤实在太浪费,要把煤进行综合利用,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煤气,这个过程属于_____变化.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检验O2已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除去CO中少量的CO2——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鉴别H2、CO、CH4三种气体——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 D.鉴别NaOH与Na2CO3——溶于水,加入酚酞试液 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
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室用盐酸和锌粒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其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从_____端进入(填“b”或“c”)。若要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则D装置中可放入的试剂有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氢钠溶液如图F,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K关闭,将胶头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打开K,观察到乙中_____的现象。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有盐酸和MgC12的混合溶液共100g,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若HCl在混合溶液中质量分数为3.65%,求:A点溶液的溶质化学式为_____;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_____g,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恰好沉淀完全时,C点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详解】
A、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放出了大量的热,烧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导管口有气泡生成,烧杯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错误;
B、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水的作用是能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 C、利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正确。 2.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越活泼反应越快,故A正确;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故B正确;C、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说明金属均已全部反应完,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是甲>乙>丙,则相对原子质量是甲<乙<丙,故C错误;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氢来源于酸,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多,消耗硫酸的质量越多,故D正确。 3.D 【解析】
A、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NH4Cl和NH4NO3都含有铵根,与熟石灰反应都放出氨气,无法鉴别,错误;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故选D。
点睛: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D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钙B氯化钠均不发生变化。C.浓盐酸有挥发性,溶液质量会减少。D.氢氧化钠有潮解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且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所以应选D项。 考点:常见的物质 5.C
【解析】pH=3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A、CO32-能与H+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错误; B、OH能与H+结合产生水,Cu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不能共存,错误;C、四种离子相互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正确;D、HCO3-和H+能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C。
点睛: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则离子不能共存。 6.A 【解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所以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选项正确;
B.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选项错误; C.干水中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
D.干水吸收的CO1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故选A。 7.B
【解析】A、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K2MnO4中锰元素显+6价 ,故A错误;B、KMnO4属于盐类物质,故B正确;C、反应②不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反应过程中化合价不变,故C错误; D、该制法中MnO2 、O2、KOH是主要原料,故D错误。
点睛∶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8.B 【解析】 【详解】
A、CuSO4、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硝酸铜溶液显蓝色,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