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2019届高三1月文综测试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
下图为全国部分城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示气温数据特征能够推测( )
A. 我国1月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B. 我国1月南北最大温差为41.4℃ C. 西安和郑州最靠近秦岭—淮河一线 D. 三亚受海洋影响最明显 2. 关于三类谷物种植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水稻种植区面积大于小麦种植区面积 B. 云贵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植玉米
C. 三种谷物在海南岛各地可以随时播种 D. 西安所在的平原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成都比贵阳纬度高,但是温度也比贵阳高,说明我国一月气温并不是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A错。读图,我国一月南部最高温为三亚22.0℃,北部最低温为哈尔滨-19.4℃,二者温差41.4℃,但此温差仅为部分城市的计算结果,并不是我国南北最大温差,我国北部最冷地大致在黑龙江漠河附近,最大温差应大于41.4℃,故B错。秦岭-淮河线是我国0℃等温线,读图可知,西安和郑州一月平均气温最接近0℃,因此最靠近秦岭-淮河-线,C对。三亚气温最高,但纬度最低,无法判断受海洋影响是否最明显,D错。据此分析选C。 【2题详解】
西安位于渭河平原,海拔低,1月均温为-1℃,冬季温度较高,可推知该地区秋季温度更高,能够达到小麦适宜发芽的温度要求。冬小麦一般秋季播种,该地区温度能够达到要求,且冬季温度较高可以使小麦顺利过冬,故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适宜种植冬小麦,D项正确。水稻适宜发芽的温度范围为20℃-33℃,小麦为12℃-18℃,冬季我国温度较低,适宜小麦生长的地方多于水稻,A错。玉米适宜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8℃-26℃,云贵高原冬季温度较高,春季气温回升,温度适宜玉米发芽,可知该地区适合种植玉米,B错。小麦适宜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2℃-18℃,三亚冬季均温已达22.0℃,夏季温度更高,不适宜种植小麦,C错。据此分析本题选D。
【点睛】读懂图示信息是解答的关键。读图可知,水稻适宜发芽的温度范围为20℃-33℃,小麦为12℃-18℃,玉米适宜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8℃-26℃,北方暖温带地区多种植冬小麦。
南方多种植水稻,玉米的种植也较广泛。 地下水埋藏深度对植物影响很大。假如植物根部长期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下图中的左图是“青海——四川——江西——台湾”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右图是左图中乙地的相关信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左图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主要原因是此处
A. 受海洋影响,降水量增多 B. 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 C.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D. 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4. 乙区域要对E,F,G,H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4种植物进行种植。4种植物的根深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植物在E区可以良好生长 B. b植物在各个区都能种植 C. c植物在F区不能成活
D. d植物在H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答案】3. B 4. A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左图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说明甲处地下水埋藏深度较浅,地下水获得补给量大,影响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也就是该处降水较多,从经纬度位置分析,甲处正好位于地势低二、三级阶梯转换出,夏季风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故选B。
【4题详解】
假如植物根部长期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对比各植物根深和各区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来分析。如E区地表海拔为149~150米,地下水位为149~150米。那么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在0~1米之间,a植物根深为1米。根部可达地下水位,能成活。其余可类似分析。H区地下水埋藏深度为2~4米,b植物在H区就不能种植,d植物在H区可以成活,c植物在F区可以成活。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
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粘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左图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右图为“泥火山”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新疆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A. 位于板块交界处 B. 冰川侵蚀强烈 C. 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D. 流水侵蚀强烈 6. 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 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B. 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C. 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D. 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答案】5. C 6. D 【解析】
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该地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泥浆沿着地层裂缝,夹带着水、泥、砂和岩屑不断地喷出地表所堆成的泥丘 ,泥浆喷出后,受流水堆积影响形成。 【5题详解】
新疆位于板块内部,A错。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地貌,B错。流水侵蚀形成的是V形谷地貌,D错。北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该地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C对。 【6题详解】 结合上题,“泥火山”的成因是该地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地壳挤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地层隆起。挤压力过大,导致岩层断裂,形成断层。泥浆沿着地层裂缝,夹带着水、泥、砂和岩屑不断地喷出地表所堆成的泥丘 ,泥浆喷出后,受流水堆积影响形成。D对,A、B、C错。
互花米草起源于北美,繁殖力超强,能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于上世纪8 0年代引入我国。下表为部分年份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主要景观类型面积(单位:公顷)变化表。
完成下列各题。
7. 1988~2002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 )
A. 有生物入侵 B. 面积一直增加 C. 海岸线前进 D. 生态显著改善 8. 泉州湾河口湿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退田还海,禁止向海洋拓展 B. 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
C. 开挖池塘,大力发展养殖业 D. 建经济特区,发展重工业 【答案】7. A 8.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湿地的问题及保护。(1)通过表格数据分析该地发生了物种入侵现象。(2)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要考虑到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综合分析。 【7题详解】
根据表格分析可知,1988~2002年,泉州湾的河口湿地中,其他湿地植被减少甚至消失,而互花米草湿地一直增加,说明该地发生了生物入侵现象。 【8题详解】
退田还海,禁止向海洋拓展不符合发展方向,在实际中不可能推行;建湿地公园,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保护湿地,还可以发展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开挖池塘,大力发展养殖业或建经济特区,发展重工业都是破坏湿地的做法,不可取。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00-3100米的植被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该山脉呈
A. 东北——西南走向 B. 东南——西北走向 C. 东西走向 D. 南北走向 10. 与乙地比较, 甲地
A. 年日照时数较少 B. 年均气温较高 C. 年降水量较小 D. 积温较低 11. 农田里可能大面积种植 A. 春小麦 B. 大豆 C. 青稞 D. 水稻
【答案】9. A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同一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再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山地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故A正确。
【10题详解】
甲地位于山脉的西北部,乙地位于山脉的东南部,该山地位于我国东部,因此甲地是夏季风的背风坡,乙地为夏季风的迎风坡,甲地年降水总量小于乙地,故C正确。甲地降水少,晴天多,年日照时数多,故A错误。我国山地西北坡是阴坡,东南坡是阳坡,因此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低,故B错误。影响积温的因素有地势、纬度、气温、降水量、云层厚度等,因此甲地积温不一定比乙地低,故D错误。 【11题详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