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第一单元)
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观察过的事物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第二课
1、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第三课
1、科学家为了弄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和原理,就要不断地做实验,直到弄清楚为止。
2、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有了科学研究,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4、科学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步骤。 5、科学探究六个要素: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第四课(第二单元)
1、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如颜色、大小、气味、冷热、轻重等。
2、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3、哪 些 科学仪器能帮助我们观察?
答:医生用听诊器帮助诊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科学家用哈勃望远镜观察星空。另外还有放大镜、潜望镜、胃镜、潜水仪等。
4、通常我们是通过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光滑程度、软硬等来认识它们的外部特征的。
5、认识物体的方法是一看、二闻、三尝、四摸、五听。 第五课
1、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相同。
3、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给服装分类、给食品分类、给交通工具分类等等。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4、给我们的文具分类:(1)按用途分,可分为书写类文具和工具类文具;(2)按“大小”分为大型文具、中型文具和小型文具。 第六课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限度。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3、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什么?)
(1)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第七课
1、热水降温的规律或者过程是先快后慢。
2、相同环境中,水量多的降温慢,水量少的降温快。 3、热水温度降得最快的时间是降温初期。 4、加快热水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答:用扇子扇一扇,用嘴吹一吹,放入冷水中,两个杯子互相倒,用筷子搅一搅等等。 第八课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2、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哪几点?
答:(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第九课
1、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不倒翁的外形特点是上轻下重,底面的形状是半球形,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底部,这是不倒翁不容易倒的原因。
3、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变化,它的重心不变化。
4、生活中像不倒翁那样的物品有:酒瓶、花瓶、台灯、电话、地球仪。 第十课(第三单元)
1、像水、牛奶、酱油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2、像木块、橡皮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3、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4、自然界中哪里有水?
答:大海、河流、云、冰山、椰树、泉。 5、 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地球上水的总量中,淡水为3 %, 海洋和咸水湖中的水占97 %; 地 球上的淡水中,冰占76 % ,水蒸气点0.037 %,河流、湖泊占0.34 %,浅表地下 水占12 % ,深层地下水占1 1% ,其他淡水占0.623 %。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主要 是河流、淡水湖、和部分地下水。 第十一课
1、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谁的浮力。
2、一般情况下,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有:皮球、气球、泡沫、木块等,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铁块、橡皮、玻璃、铜块、石块等。
3、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救生圈、轮船、潜水艇、渔民用网捕鱼、淘米。 4、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第十二课
1、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1)改变物体的形状(2)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3)改变液体。 2、“捞铁牛”是运用了给物体附着浮的物体,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的道理,把铁牛与大船相连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曹冲称象”是运用了船上的大象和石头的吃水深度一样,从而断定石头的重量就3
是大象的重量。
4、“死海不死”是因为海水的密度比人的密度大,所以人在死海里边不会下沉。 5、一整块橡皮泥会沉到水底,但有一个同学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我的猜想:整块橡皮泥放到水里容易沉到水底。
研究方案:可以把橡皮泥做成了船形或者碗形、盘形,这样同重量的橡皮泥与水的接触面增大了,受到水里浮力增大了,就不会沉到水底了! 第十三课
1、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2、生活中的表面张力:水黾在水面上行走而不沉入水中,荷叶上的水珠是圆球形的,手背上抹完油后滴上一滴水的情境,一枚硬币上能装水等。 第十四课
1、水能沿着有孔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毛巾吸水、粉笔吸墨、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酒精灯中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
3、探究材料孔隙的大小与水爬升的高低有什么关系:材料的孔隙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第十五课(第四单元)
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它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例如:晴天收割庄稼,海啸带来灾难,狂风吹倒大树,大雾使飞机停飞。
2、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情况,可以及早地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对我们造成危害。
3、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叫天气预报。
4、天气谚语是以成语或歌谣的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经验。我国的天气谚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5、请你列举几则天气谚语:
(1)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2)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3)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4)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5)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第十六课
1、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来描述一天的天气。 2、风级歌
0级风烟直上,1级风烟稍斜,
2级风树叶响,3级风旗飘动, 4级风灰尘起,5级风水起波, 6级风大树摇,7级风步难行,
8级风树枝断,9级风烟囱( cōng)毁, 10级风树根拔,11级风路罕见, 12级风浪滔天。
3、能够认识并且会画下列天气符号:晴、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雾、冰雹、雷阵雨、霜冻、降雪、台风。 第十七课
1、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雨量器的国家。 3、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应注意:
(1)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3)降水结束之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第十八课
1、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2、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的是东风。当风向仪的箭头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的是西北风。
3、风向仪的主要构成部分: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可旋转的配件。 4、用风向仪观测风向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放在空旷、开阔处,保证风向仪能自由随风旋转。 第二十课(第五单元)
1、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 2、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 第二十一课
1、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氧气能供给人、动物呼吸,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
3、抢救病人、潜水、消防员救火、飞行员在高空飞行、宇航员在太空行走,都必须用到氧气。 第二十二课
1、 人类的哪些活动影响了空气的质量?
答案:工业污染、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污染、交通运输工具的污染等。 2、 我们能为净化空气做些什么?
答案:(1)、扫地前先洒水,以免产生灰尘;
(2)、房间、教室要经常开窗通气; (3)、植树绿化,净化空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