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省10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不等于人口数量下降;人口增长率为正值,表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应该依靠经济发展,和人口自然增长无关;常住人口减少表明该省人口有迁出,能够缓和当地人地矛盾,故C正确。 二、综合题(非选择题,共56分)
23.(15分)西班牙是当今太阳能发电最为普及的地方,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沿岸是欧洲西部冬季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蔬菜生产的自然区位优势。(5分) (2)分析西班牙的太阳能发电场多分布在南部地区的原因。(4分) (3)比较里斯本和巴伦西亚两地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
(1)(纬度较低),光热较充足,降水较多(2分);地势平坦(1分);土壤肥沃(1分);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1分)
(2)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2分);(受副高影响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分)
(3)差异1:气温里斯本高于巴伦西亚(1分)
原因:里斯本纬度较低(1分),受来自大西洋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较大(1分) 差异2:降水量里斯本多于巴伦西亚(1分)
原因:里斯本位于海洋气流的迎风地带(1分);巴伦西亚位于海洋气流的背风地带(1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农业优势条件分析、太阳辐射能强弱影响因素、区域气候比较及成因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
(1)由材料“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沿岸是欧洲西部冬季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可知应该是
地中海沿岸与欧洲西部地区进行比较,地中海沿岸纬度相对较低;根据设问得知比较自然区位优势,调动农业区位相关知识,自然条件分析一般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再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和巴伦西亚气候资料总结气候优势条件,从示意图归纳地形、土壤、水源特征就可得出答案。
(2)分析太阳能电场分布应该考虑太阳辐射能的强弱,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一般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和纬度相关,日照时间和天气状况有关;南部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3)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比较两地气候差异从这两点展开比较,从气候资料图上可看出气温里斯本高于巴伦西亚,原因和纬度较低,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有关;降水里斯本也高于巴伦西亚,主要和里斯本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巴伦西亚背风坡有关。 24.(14分)图10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图11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M河的水文特征(4分)
(2)简析乙段和丙段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差异的成因(6分)
(3)近百年来,甲和丁两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请你选择一地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
(1)内流河(1分);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分);(夏汛 ),水位季节变化大(1分);有结冰期(1分)
(2)乙段为河流出山口,流速较快,流水沉积作用较弱,较大颗粒的沉积物在此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大;(4分)丙段水流较缓,流水沉积作用较强,沉积物颗粒较小(2分) (3) 甲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樵采(4分) 丁地:气候变化;上游地区过度用水(4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流水沉积的分选性、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考
查准确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
(1)图例中显示有冰川,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河流为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有季节变化,夏季气温高为汛期,有结冰期,为内流河。
(2)河床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和水流速度正相关,水流速度大,流水沉积作用若,颗粒大的能够沉积;水流速度慢,流水沉积作用强,小颗粒会沉积。
(3)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一般应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展开分析,自然原因都和气候变化有关,人为原因则有所不同。甲地海拔高,等高线密集,起伏大,植被为灌木草甸,主要和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有关;丁地海拔低,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时令河有断流,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上游地区过度用水有关。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飞出地”)与欠发达地区(“飞入地”)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材料二 图12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图,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
(1)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指出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建设各种产业聚集区的好处。(4分) (3)列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4分) 【答案】
(1)影响:(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2分),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地区产业结构)(2分)。吸引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或缩小城乡差距)(2分) (2)沿海分布(1分)
共用基础设施(1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集聚效益(1分);增强交流与协作(1分) (3)三面临海;(大陆架海区),资源丰富;沿岸地带经济发达;(距韩日等发达地区近),地理位置优越;政府政策的扶持(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共4分,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工业集聚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
(1)产业转移的影响一般采用多角度分析,如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题目设问回答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经济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社会影响: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生态影响是带来污染物转移和扩散,这是负面影响,不可写。 (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产业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种沿海集聚的格局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加强集聚效益。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位优势,可从区位、资源、交通、市场、政策、工业基础等展开分析。
26.(13分)滇中地区是云南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但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40%的区域属于极旱、重旱区,47%的区域属于中旱区。图13为滇中调水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角度分析滇中地区缺水的原因。(4分) (2)简析滇中引水总干渠选线的理由。(4分) (3)分析云南省西北部开发水能的优势(5分) 【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