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命健康与养生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的增强,已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面对巨大压力时,传统文化思想对自身的作用。禅宗文化、禅学思想是中国佛教文化、佛教思想的精粹。历史上,宋明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就离不开禅学思想;现代社会中,“禅”仍在广泛应用于商道、人生和企业发展。
众所周知,禅者的生活平淡朴素,没有更多的保养,然而为何他们总给人以仙风道骨、长寿喜乐的印象?下士养生,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禅门的饮食睡眠、生活习惯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养生启示?禅门动静皆是、无处不在的修行,又是如何指导我们养生的?安住当下、观照呼吸的修心法门,又是如何引导我们体会真切的喜悦?
现代都市人的身心俱疲、力不从心。都说人生苦短,可禅师却道:生命生生不息,没有终结。都说养生要养身,可禅师却教你调和七情六欲以安五脏六腑。这身与心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又该如何调理?数“七”在禅门养生中有多少奥妙?生命与慧命之间又存在着多少玄机?一生近而不染,是与自信具足的三宝。聆听果宁法师妙音,回归心灵的净土,留住生命宝贵的年华。 ??
正是基于禅学对现在都市人生活的重要性,我们有幸请到了著名的禅学大师--果宁法师为我们安排了禅·生命健康与养生的专题课程。
本次课程主要包括禅与健康,禅与养生。课程寓深奥玄妙的禅学于法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使您在互动交流中感受禅学的妙义,获得禅学对健康和养生的迷津指点。 一、课程宗旨
? 课程将从禅的角度,剖解指导现在都市人生活在社会,首先要认识自己,求得自己的
身心和谐,然后追求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关系和谐、与自然的和谐,乃至国家的和谐,求得真正的智慧。
? 释果宁法师主张清心可以张弛有度;寡欲可以规避风险;节制可以抑制盲目:谦和可
以培养爱心:修养可以坦然人生。
二、特色教学
1
开示: 礼请释果宁法师开示禅宗义理并互动答疑解惑!
禅悟:都说人生苦短,可禅师却道:生命生生不息,没有终结。都说养生要养身,可禅师却教你调和七情六欲以安五脏六腑。这身与心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又该如何调理? 三、主讲嘉宾
出家前历任讲师、教授、国家机关官员。
后在厦门南普陀寺剃度出家。
现任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兼职 教授。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特约培训师
法师以弘扬佛法禅学为己任,希望通过果宁禅修 课程能够帮助大家明心见性,开发人体的潜能, 寻求人生的智慧。
果宁法师,字 戒净,厦门南普陀寺出家。 礼从上圣下辉大和尚剃度出家,于上学下诚大和尚处受比丘大戒。居山苦修多年,因不忘“上求佛道以开智慧,下化众生救苦救难”之菩提心。决定下山,以弘扬佛法禅学为己任,希望帮助有缘众生,破解迷惑,寻求人生智慧 。
由于法师的大慈大悲,慈航普渡,被香港普缘莲社推举为住持,被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聘为副会长。法师渊博的学识、圆融的智慧、无处不在的禅机,也让各阶层人士受益匪 浅。他先后受邀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移动 山东力诺集团、山东冠鲁集团、鹭江论坛 、国际金钥匙组织等多次发表演讲。 学员见证
1. 温州侨商协会周副会长听完法师的课后说:“这是他生平听过最有意义的课程。”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孙老师课后说:“法师的课程是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有史以来最有
震撼力的课程之一。”
3. 《中外管理》杂志社杨社长课后说:“听完师傅的课,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人到底为什么活
着。”
4. 《中外管理》杂志社执行主编杨光在北师大教授于丹开始讲课之前对昨天法师的讲座做
了回顾,他说到,生平第一次用手机做笔记,将昨晚大师讲座经典内容记录下来,并在会场读出来给大会做一个分享!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