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皇仓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期第一次月
考试题(含解析)
(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体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 A. 无为而治 B. 格物致知 C. 有教无类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C 【解析】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知名的教育家,曾经提出了很多在今天还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主张,C就是其中的主张,故选C;A是老子的主张,BD均是朱熹的主张,故排除ABD。
点睛:作为古代中国的思想家代表的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李贽、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他们的主张都反映了其时代特征,所以要记忆这些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时代背景更好记忆。
2.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 A. 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 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 C. 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 D. 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 【答案】C 【解析】
从儒家治国经略的变化来看,当时儒家思想还没有明确的治国标准,故C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道德伦理方面,不是政治,排除。
3.“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为此他提出了 A. “尚贤尚同” B. “以德治国”
C. “君轻民贵” D “仁者爱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正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D项正确;“尚贤尚同”是墨子的观点,故A项错误;“以德治国”是指爱惜民力,反对苛政与刑罚,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君轻民贵”是孟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考查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 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是 A. 法治 C. 德治 【答案】C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中,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二者都是强调统治者要施行德政,故选C;AB是法家思想的主张,D属于道家思想主张,故排除ABD。
5.春秋战国时期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的学派是 A. 道家 【答案】A 【解析】
道家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主张“仁”“仁政”等。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BCD三项错误。 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 社会大变革 B. 经济的发展 C. 政治剧变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B. 专制统治 D. 无为而治
.D. 统治阶级的提倡 【答案】A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決,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是导致当时文化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故A选项正确;春秋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导致社会许多问题亟待解決是导致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当时经济的发展只是原因之一,并不全面,故B选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剧变是导致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当时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故C选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统治阶级的提倡对于各学派的兴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是当时文化繁荣最重要的原因,D选项错误。
7.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荀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论,故C项正确;其他思想家没有提出该理论,排除。
【点睛】 早期儒学思想比较 时期 代表 主张 (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仁”;②强调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统治者“以德治民”;③“克己复春秋 孔子 礼”(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称为“至圣” 教” (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了“民贵战国 孟子 君轻”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性本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儒家学派的代表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地位和影响 善” (1)政治:①“仁义”和“王道”,以德荀子 服人;②“君舟民水” (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
8.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A 【解析】
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辩证法的思想,老子属于道家,故A正确。孔子属于儒家,没有辩证法的思想,故B排除。墨子属于墨家,也没有辩证法的思想,故C排除。韩非子,属于法家,没有辩证法的思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
【名师点睛】老子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的代表性思想。 9.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B. 庄子“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C. 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D. 庄子“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 【答案】D 【解析】
【详解】D项的意思为“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干预自然”,这反映了庄子不干预自然,崇尚无为的思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项意思为“天地无所谓仁或不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