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深圳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5》 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9 1:38: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识字5》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识字,本课内容是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的。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识记10个生字是本课的重点,对5条谚语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中国的汉字擅长意象思维,每个文字就好像一幅图画,一处风景,构造独特意涵丰韵。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部分孩子,平时不太喜欢开口大声朗读课文,因此本节课我把汉字当作一种意象来把握,在意象中学习汉字,通过识字培养学生意象思维。主张学生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初步熟练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减偏旁、猜谜语、编顺口溜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在生活中识字。 【设计思路】

1.创设教学情景,进入谚语王国,以闯关的游戏来认识谚语朋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和识字形式的趣味性。 3.架设生活与文本的桥梁,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4.多种形式的朗读,发展语言,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感知、思考、置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运用学习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借助意象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在生活中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和识记生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实验用的一把筷子

【教学过程】

一、引出“多”字,揭示课题。(2分钟)

前几天下大雨,一只淘气的乌龟下山玩,脚受伤了又迷路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帮它、护送它安全回家吧!

小朋友们坐得真精神,看你们的眼神老师就知道咱们班的孩子一定很聪明!老师写一个汉字,考考大家,看你们能不能认识这字。板书“

”,看谁的眼睛和孙悟空一样亮。

在古代,甲骨文的“”就是这样写的。古人把汉字造好以后, 在使用中不断地修

改完善。比如,这个“多”就经历了这样一些字形的演变(播放“多”的字形演变课件)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讲讲“多”字的本意。其实,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5》就处处讲到这个“多”字。

[设计意图:儿童时期的记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越低龄化的儿童,其对形象的依赖性越强。把儿童时期的形象思维与甲骨文字的形象性结合起来学习,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而且能

对汉字的源流变化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对中国汉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2分钟)

第一关:谚语声声读 :学生自由读五条谚语,遇到不懂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第二关:生字个个能 :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认识它们吗?(小老师带读)在这些生字宝宝里,有哪个生字宝宝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字宝宝可喜欢大家了,这不,它要和大家玩游戏了!你会走这迷宫吗? 生字宝宝找到很多好朋友,你认识它们吗?(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生字宝宝可淘气了,它们逃到大街上了,你能找到它们吗?它们先躲在广告牌上,接着又躲在宣传单边;然后又躲在商场海报里;再接着躲在包装盒上面去了,最后它藏在报纸里,藏得可稳当了!你能找到它吗?同学们都找到它们了,我们一起叫叫它们吧。(出示:移、易、折、柴、满)

生字宝宝就藏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定能认识它们! 生字宝宝又跳到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同桌互读,“你读我听”然后对调“我读你听”。

乌龟很开心,他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翻越第一座生字大山,出现在它面前的是一座谚语大山。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这就是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字,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食品包装袋等等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 三、 第三关:谚语猜猜看(10分钟)

1.找一找:找出带有 “多”字的谚语。

2.品一品:借助图画,理解涵义。

大家观察到这个“谋”的部首是言字旁。言字旁的字与说话、言语有关。你一言、我一语交流自己的想法。“计谋”指的是什么?“广”呢?“计谋广”指的是办法多。“人多了,你想一个办法,他出一个点子,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有很多选择,我们就从中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人多计谋广”。还剩下三条带有“多”字的谚语,谁愿意和同学分享你的看法的?(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图片,结合图片引导孩子更好地理解第二、四条谚语的意思。 大家看,柴多,火焰就燃烧得更加旺,这就是——(齐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很多的树木连成一片,形成茂密的森林,这样就不怕狂风暴雨了,这就是——(树多成林不怕风。)

线少挂物即断,把它搓成一根绳子,就可以拖、拉更重的东西,这就是——(线多搓绳挑千斤)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真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啊,我一下子就理解这条谚语了。 3.想一想:同学们真会发现,刚才我们学了第二、四条谚语都说到了“多”。这其实告诉我们人多——计谋广、力量大。(板书:人多 力量大)。其余三条谚语就没用到“多”字,就与“多”没有关系了吗?

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里说的是什么多?没有“多”字呀,哪个地方表示筷子“多”?(一把筷子)。

4.做一做:“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真是这样的吗?(找学生做实验) 这个实验证明了: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5.议一议:“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虽然没有“多”字,但也与“多”有关,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在这里指什么多?哪个字告诉你了?

归纳谚语涵义,课外拓展。

这五条谚语告诉我们人多计谋多,力量大的道理。那是不是这要数量多就一定有力量?还

需要什么呢?

齐读:人心齐,泰山移。师(板书:团结)合起来说成一句话,那就是:人多团结力量大。 6.讲一讲:在你生活中有“人心齐,泰山移。”这要的事情吗?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举例:深圳大运会圆满的成功,不仅仅是组织者的付出,更是上千万深圳人默默奉献的结果。这就叫做——人心齐,泰山移。

现在我们一起休息休息,放松放松一下,做做课间操吧!(1.5分钟) 四、第四关:我会写(8分钟)

乌龟翻越了第二座大山,高兴地跳了起来。可它一抬头,看到了一座又高又陡的大山,它有点害怕了。同学们,你们害怕困难吗?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关到底考验同学们什么?哦,原来是考验大家是不是写字能手。到底是哪两个字要我们写呢?

A.猜谜语揭示要写的字。(课件出示)三点水,草字头,两个小人打滴溜。(满),引导

学生观察。

B.出示“落”字,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字的不同点?我们在写左右结构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左窄右宽)。师范写。满:三点水要错落有致;草字头稍微写斜;短横。写好满的关键是横折钩要写得舒展、饱满。师指导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正确的坐姿:两点靠,八字形,头抬高,脚放平。正确的握笔:笔拿高,一关节,两点靠,两点捏,掌心空,立掌写。

C.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写完之后可以同桌互相欣赏,如同桌某个字写得比较好,可奖励一面红旗。

D.教师投影学生的书写。鼓励学生点评哪一个写得好或者那一笔写得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坐势和握笔姿势。在课堂上教会孩子观察,抓住典型字例,引导孩子总结规律,注重细节。教师在黑板上的师范写,对学生写字有显著的示范作用。教会孩子议字,即评看字。学生书写后,要有评议环节,可以是写得漂亮的字,也可以是写得不够规范的字,供大家评议,评议的根据就是第一个步骤中观察汉字时讲到的要点。]

五、 第五关:谚语大本营(4分钟)

这篇课文都是谚语,在你生活中,还听过哪些谚语呢?学生自由说谚语。“老师这里也积累了一些谚语,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吧。”

谚语通俗易懂,老师还加了一些动作帮助你们更好的记住。来吧,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吧。谁来参加背诵挑战赛。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受伤的乌龟终于安全回到家了,这真是——(拍手巩固全文) 六、作业布置(2分钟)

小节课堂纪律,布置作业: 回家之后,搜集更多的谚语。背诵谚语,把录音上传到班级QQ空间。

附录:1、【板书设计】

识字5

多(图) ? 人多

团结 力量大

满(左右)(范写) 落(上下)

2、【作业设计】回家收集谚语,背诵谚语,把录音上传到班级QQ空间。

3、【教学扎记】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怎样让孩子们在识字教学的课题中也能像其他的课堂中那么积极活跃、热情高涨呢?怎样转变孩子们的识字课堂习惯呢?经过多次探讨,我认为还是有办法能让识字课堂变得丰富高效起来的。

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以“多”字为主线,让学生走入“谚语王国闯关”。识字中,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识字、结合图片、游戏理解谚语的意思。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他们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关注,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有意识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能,不断促使他们在心里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整节课我力求给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互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握不够准确,如第三关谚语猜猜看的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了第五关的谚语大本营,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朗读及背诵。 2、朗读训练不够,,没有读出谚语的节奏感。

3、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还不够,个别孩子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做到完整地说一句话。 4、在制作课件时,还是粗心了一点,生字“满”没有使用楷体。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细心一点,勤快一点,继续探讨高效、生动的识字教学课堂。

深圳优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5》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88p19tbai3cwgi893aj3uh255c6he00c2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