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信证券
(600030)
引言: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25日,注册地北京市,注册资本人民币3亿元,主要股东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1999年12月29日,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工作,改制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依托第一大股东——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与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信诚人寿保险等公司共同组成中信控股之综合经营模式,并与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共同为客户提供境内外全面金融服务。中信集团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开拓创新,通过吸收和应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诸多领域中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介绍:
中信证券的背景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30,467,600元。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中信证券(600030)的创建与发展,是和有着“红色资本家”之称的前国家主席荣毅仁分不开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在解放初期稳定了相当一部分当时的资本,在改革开放初期更是引资和招商的招牌。
经过发展,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初始注册资金是3亿元人民币,由四家发起人,除了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外,另外三个发起人也是中信旗下分公司。它主要经营业务在金融业、房地产开发、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实业投资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中信集团成立5周年时,邓小平为中信集团题词:“勇于创新、多作贡献”;中信集团成立20周年时,江泽民为中信集团题词:“开拓创新、勤勉奋发、办好中信”。
目前中信集团有40多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在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设立了子公司;在日本、美国、欧洲设立了代表处。其主要和知名的企业:中信控股有限公司、中信银行、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嘉华银行、中信泰富集团、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中信网络有限公司、中信国安集团、亚洲卫星控股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信文化传媒集团、中信国安足球俱乐部等。在诸多领域中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中信证券的发展战略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国外大的投资银行开始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国外投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管理水平,给中国证券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目前,证券公司面临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券商之间的分化进程也大大加快,证券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兼并重组的步伐加快。当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重要变
化时,只有积极地调整已有的模式和战略以适应变化,才能获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中信证券公司在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时,公司必须建立新的发展战略来适应新的竞争格局。比如,中信银行短期目标是:必须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在巩固和提升批发银行业务收入的同时,超常规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力争在3-4年内在资产及存款规模上成为中型商业银行的领军者,并逐步缩小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差距。中长期内,要在加快内生性发展的同时,抓住各种有利的市场机遇,寻找规模、效益、质量、网络合适的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参股、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实现在重点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力争5-7年时间进入国内商业银行第一梯队。
2013中信证券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4%,实现营收161亿元,同比增长3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24%;EPS为0.48元,ROE为6.02%;利润分配:向A股和H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业绩看点:经纪业务领先优势持续,投行业务转向多元化盈利业务模式;资本中介业务龙头地位显著,投资战略转型发展,直投规模化和品牌化效应。
中信证券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战略:第一,经纪业务聚焦机构化和产品化。实现经纪业务净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92%,同期市场交易量增长50%和里昂证券境外交易手续费并表是经纪业务净收入增长的关键。全力开发机构客户,建立多品种业务平台,2013年新增机构交易席位54个;QFII交易客户增至110家,客户交易量排名市场第一;2013年中信系股基市场份额为6.18%,继续保持市场第一。深化经纪业务转型,积极推进互联网零售经纪,将营业网点打造为各项业务的营销窗口和服务基地;第二,投行打造全业务链,拓展多元盈利模式。2013年实现投行净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8%。全年股票主承销规模543亿元,排名市场第二。债券融资优势显著,完成债券主承销金额1595亿元,排名同业第一;第三,自营推进战略转型,股权投资实现品牌化。自营投资收益52.6亿元,同比增长44%。推进投资战略转型,大力开展对冲、套利、量化等投资策略,境外对冲投资贡献提升。
所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投资银行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以便能跟着上时代,发展经济业务,促进经济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实力,走集团化、大型化的道路,使处于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核心投资银行的力量不断扩充。(2)业务多元化,形成自身的优势业务。目前国内投资银行业务范围主要限于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和证券经纪业,今后应该大了开拓企业并购、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风险基金等多项投资银行的业务,同时还要注意通过专业化,形成自己的优势业务。(3)开展合作加强交流。国内投资银行应该利用缓冲期国际投资银行需要通过合资公司进入所带来的机会,善于寻找国际合作伙伴。(4)建立和健全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要重视投资银行力量和研究力量的提升。(5)完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国内投资银行差距较大的就是风险管理和控制。今后,国内投资银行应该从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和风险指标预警体系、实力风险监控委员会,利用电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来改善信息的传递方式和速度等方面来加强风险管控,建立一套组织严密、运作有序的内部监管体系。
二、中信证券的业务范围
中信证券的业务范围: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直接投资;证券的代理买卖;代理证券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的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买卖;证券的承销;客户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等业务。
到现在,中信证券的开展的业务越来越多样化。比如,在境内,有销售交易、基金业务、研究业务、直接投资、证券经纪业务、资产管理、期货业务和融资融券;在境外,有投资银
行、固定收益业务、研究业务、经济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三、中信证券的组织结构
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有很多种形式,最基本也是最早的是直线职能制,后来又发展为事业部制,再后来又从事业部制中演生出超事业部制结构、矩阵制结构、多维制结构等多种公司内部组织结构方法。
其中,直线职能制又被称为u型结构,其基本特征在于,将公司按照职能的不同划分成若干个部门,而每一部门均由公司最高层领导直接进行管理,直线职能制实现了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事业部制即m型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在其总公司之下的各事业部或分公司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利润中心。由多样性经营所引致的管理上的需求可以说是m型组织机构发展的基本动因。事业部的划分往往按产品、地区或国家来进行。矩阵结构,这一结构中的执行人员(或小组)既受纵向的各行政部门领导,又同时接受横向的、为执行某一专项功能而设立的工作小组的领导,这种工作小组一般按某种产品或某种专业项目进行设置。多维制结构又称立体组织结构,多维即多重坐标,在这里指组织系统的多重性。多维制结构一般包括产业部门、职能机构、按地区划分的领导系统,即成为三维结构。若再加上按其他某一因素划分的组织系统,则成为四维结构,依此类推。
现在中信证券的组织结构如下图:
四、设计风险管控机构
投资银行建立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尽量降低公司资源突然耗尽的风险,充分保护公司的资本和资产。具备效率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一般要建立体系完备的风险管控架构,具备全面的风险管控战略,包括建立内部控制机构、实现战略目标的政策和程序、风险计量和控制的方法、对执行情况的监控和报告,以及对战略、政策和程序性的不断评估。
对中信证券的风险管控机构的设计,一般是由审计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监视委员会、风险政策小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各种管制委员会或部门组成,对其设计结构如下: (一)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一般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尤其授权风险监事委员会制定公司风险管控政策。(二)执行管理委员会。执行管理委员会为公司最高决策机构,为公司各项业务制定风险容忍度并批准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决定,包括由风险监事委员会提交的有关公司重大风险政策的改变。(三)风险监事委员会。风险监事委员会一般有高级业务人员及风险控制经理组成,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该委员会的负责人。该委员会还要协助公司执行管理委员会决定公司对各项业务风险的容忍度,并不定期的、及时地向公司执行管理委员和审计委员会报告重要的风险管理事项。(四)风险政策小组。风险政策小组是风险监事委员会的一个工作小组,一般由风险控制经理组成并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兼任负责人。该组审查和检讨各种风险相关的事项并向风险监视委员会汇报。(五)风险管理委员会。该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专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流程的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管理公司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还要掌握公司的各种投资组合资产的风险概要,并要开发出有关系统和风险工具来执行所有风险管控功能。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市场风险组、信用风险组、投资组合风险组和风险基础结构组四个小组组成。(六)其他风险管控部门。比如,中信证券公司还应该设有各种管制委员会审查和检讨各项业务以确保新业务和现有业务的创新不超出公司的风险容忍度。这些委员会一般包括新产品审查和检讨委员会、信用政策委员会、储备委员会、特别交易审查检讨委员会等。
五、中信证券公司的现状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个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证券市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当前证券市场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我国,分业体制下两个市场的分割也已经引发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人为限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交易以及资金的流向,使得证券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狭窄,风险不断累积。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不仅规模偏小,融资能力不足,还普遍存在业务单一、粗放经营的特点,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业务创新的能力较低。这些问题导致整个证券行业效率低下,生存和发展环境恶劣,行业资源浪费严重。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挑战,必须尽快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除了政府要规划好证券行业的发展,实施市场化的退出机制,通过并购手段壮大规模和实力,改变目前低水平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管理层要为券商业务开拓创新挺供制度保障,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开展和扩大证券质押贷款,解决证券公司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题。
近年来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证券公司融资环境堪忧,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证券公司发展的瓶颈。对国外证券公司的融资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国内的情况分析了对国内证券公司的借鉴意义,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才可以满足券商不同的资金需要和融资能力。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的选择可以分两步走,从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到证券融资与银行贷款并重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证券公司不应仅靠外部融资,应该从自身制度完善做起,加强内部融资,学习西方券商经验,提高证券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抗风险能力。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面对国外证券公司的挑战,要求证券公司学习西方券商经验,改善公司的内在素质,提高其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提高自身融资能力,才能赢得与国外证券公司的竞争。在目前国内证券公司融资方式相对有限的
环境下,券商应按内部融资—债务融资一股权融资的顺序选择融资方式,一方面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2010年12月14日增资后,中信证券占中信产业投资基金35%股权。目前管理规模人民币90亿元的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规模9.9亿美元的美元计价基金, 而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含中信证券认缴5亿,中信产业基金2.2亿。中信产业投资基金从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按总出资额向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收取2%管理费,即每年1.8亿;从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按尚未退出的投资成本2%收取管理费。另外,当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的收益率达10%时,中信产业投资基金分成20%。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除上述直投业务及管理业务外,还已成立了一个股票投资部门,由刚刚离开华商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庄涛执掌。目前,该部门的团队已初成规模,组建了20人左右的研究队伍,走华夏基金的道路。
目前,中信集团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开拓创新,通过吸收和应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诸多领域中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中信作为证券业龙头的地位十分稳固,公司资产规模、盈利规模远超竞争对手。公司是国内业务布局最为全面的证券公司,2014年末公司融资类业务规模达到2020亿元。考虑到降息降准预期下,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瑞银证券预期公司利差收入将维持高位,看好公司融资类业务业绩贡献继续提升。此外,金石、中信产业基金、华夏等子公司驱动公司2014年净利润大幅超出市场预期,2015年公司或将再次带来惊喜。
六、总结
中信集团现已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中信集团目前拥有44家子公司(银行),其中包括设在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子公司;在东京、纽约、哈萨克斯坦设立了代表处。中信集团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中信集团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开拓创新,通过吸收和应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诸多领域中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发展并壮大了自己的经营范围,提高并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使自己成为了券商的领头羊,使自己的公司不断地得到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