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实验与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收集证据◇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
分析与论证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了解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评估◇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交流与合作 ◇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二、科学内容
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主题。这种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编者可根据本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科学内容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1.l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l .物质的属性
1l .3.物质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 尺度
4.l 新材料及其应用
2.运动和相互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2作用机械运动和力
2.3声和光 42.电和磁
13.能量、能量的转化和 转移
2.3机械能
33.能量3.内能 4.3电磁能 53.能量守恒
6.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物质
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
重要联系。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
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生缺少直接经验,因此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教学中应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新材料及其应用
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