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5:09: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505 课程代码:01737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幼儿园课程正式提出“社会”这一课程名称的是(A)。 A.1919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附小幼稚园 B.1903年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C.1905年创办的湖南蒙养院

D.1904年颁布的《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A.与常识教育相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大大扩展了教育内容

B.思想品德是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可以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

C.和生活教育不同的是,社会教育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引领,而不是幼儿生活的简单适应 D.相对于人文教育,社会教育有更多的内涵与内容,人文教育侧重精神层面的陶冶,而社会教育还需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

3.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A)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班杜拉

4.(C)儿童在同伴面前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一年级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D)。 A.社会发展需要 B.我国的教育目的 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 6.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A)。 A.自主性 B.计划性 C.娱乐性 D.目的性

1

7.以下不属于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特征的是(C)。 A.持久性的困难 B.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 C.行为不足 D.不理会现实 二、是非判断题

8.在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中,语言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错) 9.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对)

10.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焦虑型儿童的表现。(错) 11.互助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对)

12.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对) 13.游戏是学前儿童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对)

14.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错)

15.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是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错) 16.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错)

17.幼儿园应把对本班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错) 18.由于认知发展方面的不成熟,年幼的幼儿基本上无法严格遵守规则。(对) 19.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是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对)

20.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一大片,老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拿干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错)

21.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对)

22.使用代币疗法时,当幼儿的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继续使用代币。(错) 三、简答题

2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参考答案:

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闯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

实施该原则应注意两点:(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但要注意把握分寸,

2

不能溺爱或偏爱;(2)激发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以此带动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投入真情实感。 24.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共情。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羞愧感。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产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与羞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理想要求时产生。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25.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卷入程度,以及在学习、探索、表达表现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程度等。

(2)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包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动作等。

(3)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主要涉及对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状况的评价,包括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的次数、形式及有效性等方面。

(4)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主要评价教育括动中幼儿对学习探索活动的坚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善于倾听他人、接纳他人意见以及与他人友好合作、交流协商等方面的水平。 四、案例分析题

26.小米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新的剪刀也没有了。老师听了很奇怪,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3把新剪刀。她检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华那里有一些碎纸片。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老师把它们拿了出来。当她移开小华的衣服后背口袋时,一把剪刀从衣服里掉出来了。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3

分析要点:

(1)可能原因:A小华可能喜欢剪刀;B小华可能用过后顺手放在自己的衣服袋里了;C小华可能还不能很好区别处置集体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的不同方法。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冷处理一定时间,观察小华是出于何因发生这样的行为偏误,如果是无意的,自己将剪刀放回去了,就不用再提起;(给孩子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B:如果小华确出于喜欢,想据为已有,也不要直接批评,耍用间接提醒的方式,让他知道集体的东西不能一个人占有;(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处置集体财产与个人财物的关系);C:间接提醒其他小朋友要及时将用过的东西归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 五、应用题

27.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中秋节”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评分要求:

活动内容应与主题密切相关,脱离主题者不给分。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建议与延伸适当。

4

2019年 1 月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8uo2462fs862m61dk4v721et5ixw1005p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