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孩子需要神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
——诗127:1
亲爱的主,我不求你赐我伟大的事工、尊贵的呼召、奇妙的托付。 但求给我一只小手,让我紧紧相握。
给我一个小孩子,让我引导他走在那陌生却甜美的道路上,直达你跟前。
给我一张小嘴,让我与他一同祷告; 给我一双小眼,让他看见你的慈颜。
亲爱的主,我所祈求戴上的冠冕,就是我能教导一个小孩子。 我不求可以挤身于聪明、富有或伟大的人物中,我只求握着那柔嫩的小手,一同步入你的国度。
——佚名 孩子需要神
大人很容易忽略小孩子在属灵方面的需要和忧虑。小孩子很需要知道他们与神的关系。而且及早让他们对神有正确的观念,对他们是很重要的。
圣经和小孩
申命记六章六至八节就是在圣经里最早论到父母要教育孩子的一段经文。
这些原则就是:
1.圣经首先教导我们,做父母的需要与神有正确的关系。 2.圣经斩钉截铁地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放在父母的身上。
诗78:1-8 ⑴ 好使子女也能信靠神,⑵ 好使他们不致忘记神,或忘记遵守神的吩咐,⑶ 好使他们不致变成顽梗悖逆的人。
21
也请留意敬虔的父母怎样跨世代的影响年青传道人提摩太。(提后1:5)(提后3:14-16)
3.圣经清楚教导作父母的教导必须一致而恒久。宗教教育必须言教与身教并行。
4.圣经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在教导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却是透过提供榜样。上述经文中的“教导”一字基本上是“榜样”的意思。
正式和非正式
在家庭和教会里的敬拜、跟其他信徒或少年团契的相交、让孩子接触到父母的价值观和属神的心意,都是非常重要的。
非正式的教导时刻无疑是十分重要。许多宗教上的情操都是感染而来的。属灵的真理是在家庭每日的琐碎事上传递的。
三个比喻
艾尔伯(Alta Mae Erb)写的“孩子的属灵喂养”(Christian Nurture of Children)一书中所提到的三个比喻:
我手握着小孩的手。他和我要走一段路程。我要带他到父亲那里。这个托付使我畏惧,因为责任实在太重了。我与他只谈论到父亲。我描绘了父亲严厉的面颜,那小孩不喜悦他。我们经过树下,我就说父亲有能力用雷电将它们打下来。我们经过阳光,我就告诉他是那伟大的父亲造了那火烈的太阳。
转瞬间我们见到父亲了。那小孩躲在我背后。他惧怕,他不敢面对那慈祥的脸。他记起我所描绘的图画,他不敢伸出他的手与父亲相握,我成了他们之间的障碍。我奇怪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我已经很谨慎很认真地引领他……
我手握着小孩的手。我要带他到父亲那里。我感到所要教导他的各种事情成了我的重压。我们无暇漫步。我们匆匆地一站赶一站。我们要比较不同树叶的形状;跟着我们就要研究一下雀巢的构造。当那小孩有问题要发问之
22
际,我催赶着他去追捕那花一样的蝴蝶。他偶然有机会躺下睡觉,我便叫醒他,免得他学漏了什么。我要他有所看见。
我们也经常匆匆地谈及父亲。我将他应该知道的故事都倒入他的耳里,只是掠过的清风、渐升的朗月、和那淙流的清溪,常打断我们的话题;我们又得转去讨论它们的成因、意义和源头。
转瞬间我们见到父亲了。那小孩只懂得望着他。父亲伸出他的双手,那小孩并没有兴趣紧握。他双颊转红,躺下在地上,倒头便睡了。我再次成了他们之间的障碍。我奇怪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我已经很努力地将很多事情教导他……
我手握着小孩的手,带他到父亲那里。我心是何等的兴奋而感恩,我竟有权利作这件事。我们漫步而行。我要迁就他的细小步伐而减缓。我们讨论他所注意到的事物。
有时是谈及父亲所造的雀鸟,我们观赏它怎样筑造它的雀巢,观看生在其内的鸟蛋。我们赞叹雀鸟父母怎样爱顾它的小孩。
有时我们又会摘一朵父亲所造的花,轻弄它的花瓣,欣悦它的色彩。我们又经常讲论父亲的故事,我将故事告诉他,他又将故事向我复述。我们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讲述。有时我们倚着父亲所造的大树歇息,让清风吹拂我们的脸。我们的心灵默契无言。
转瞬间我们见到父亲了。那小孩的眼睛闪出亮光。他充满爱意、信任、兴奋地望着父亲的脸;他伸出手来握着父亲的手。他忘记了我。我却是心满意足。
给父母的小测验
请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号: 是 否 通常是 问 题
□ □ □ 1.我有固定的个人祈祷和读经的时间。 □ □ □ 2.我们的家庭是由做父亲作属灵的带领。 □ □ □ 3.我们整个家庭会定期一同读经祈祷。 □ □ □ 4.我所教导小孩的,我会以身作则。
23
□ □ □ 5.我们不会将小孩子“送”去教会。我们是全家同去。 □ □ □ 6.我们在家里经常谈及神、祈祷、圣经,和信仰上的事情。 □ □ □ 7.我们的孩子感受到宗教信仰在我们的家庭和抉择是占 首要的地位。 讨论问题
1.我们今日可以怎样实行申命记6:6-8的教训?
2.嘉乐霖(Canon Lumb)说:“宗教的教训要在家庭里有所经历,它们对孩子才有价值。”试讨论之。
3.父母只将孩子送去教会而自己却不愿去。这个作法有何意义? 4.如果在家里只有母亲为孩子祈祷或读圣经,这事告诉孩子一个什么信息?如果只有母亲带孩子参加教会,这事会使孩子对教会有怎样的印象?
5.试讨论父亲在家里该怎样负起属灵带领的责任。 6.你对于本章下半部提到的“宿命论”,你有什么看法?
7.认为“一个小孩如果只在体能、社交、心智和情绪上的需要得到照顾,但在属灵方面却被忽视,他还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你有何意见。
8.有人认为作父亲的给孩子提供了他对神的第一个印象。你同意吗? 对于那些没有慈祥父亲的孩子,我们又能作什么?
9.思想本章末所提到的三个比喻。分析一下为什么头两个教师失败了,
而第三个却能成功。
附录(一)“你对孩子有多纵容?”
本测验是要帮助父亲认识自己应该给予自己的孩子有多少自由。 “纵容”(permissiveness)已经成为父亲和儿童心理学家之间一个争议的字眼。当今的智慧人士认为我们不妨多给孩子自由。另一方面,现今的少年人亦已表明他们不会再忍受父母在他们年幼时所给予的规矩。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