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是心理学家帮助个体克服范围广泛的个人问题的一种方法。认知失调理论中对努力理由所作的研究认为,从事一项活动所付出的努力越多,个体会觉得这些活动越有价值。因为对心理治疗的承诺和对治疗效果的相信是心理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转变原有不信任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由此而预测,设计一些治疗程序,使被试相信某种治疗是需要努力的,就会增强治疗的效果。 (2)儿童教育
我们在不足阻碍研究的部分里已讲到,当我们用温和的劝告时,儿童的已有态度同行为产生失调,已有的态度会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所教育儿童应当树立的正确态度得到内化。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儿童内化态度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启发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的、严厉威胁,甚至打骂的方法,否则其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转变儿童的消极态度,而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方法更为有效。 再者,认知失调的诱导服从研究告诉我们,当完成与原有态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为的诱因是较小或较弱时,个体往往会体会到认知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用认知失调理论的语言来说,一种小的诱因是解释行为的不充分的理由。然而当诱因过大,或得到过分的奖励,这种诱因便成为行为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从而产生较小的认知失调,不利于原有态度的转变。 (3)消费行为
在消费行为方面,作为消费者面临着大量的广告和招徕顾客去购买的无数手段,特别是那些“购买优惠券”(购买便宜货、出厂价商品的优惠券)。从广告目的来看,就是使得顾客能走进商店,或者能尝试商品。但是,如果顾客本来就喜欢该商品,就不需要帮助顾客走进商店的优惠券。那么,这种附加的诱因对顾客关于该商店或该商品的态度有什么影响呢?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与行为有关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会具有与希望相反的效果。 (4)决策
上述的决策后失调效应不仅在消费行为中可以见到,在许多决策情景中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当一个人在数个备择方案中选中一个方案,作出了决定。当实行了这个方案之后,发现它是一个拙劣的方案,但他往往会坚持已作出的决定。更糟糕的是,一旦选择了某个方案之后,明知道它有缺陷,还常常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导致失败的行动过程中去。这种现象称为“承诺升级”。一系列的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观察均发现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和常见的现象,其范围从模拟的投资决策到含有运气和技能的博弈游戏。“承诺升级”现象的原因是决策后的认知失调。让我们考虑一下,当决策者知道已作出的决定是一个拙劣的决定后所面临的情景。他是否推翻原有的决定呢?这样做当然是和说明决定是错误的证据相一致的。但是,另一方面,推翻原有决定,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同关于自己能力的基本态度不一致。就大多数人来说,对于自己的能力是相当自信的。这又导致了相当大的失调。加之,如果他改变了主意,采取了行动来避免损失,那么,他面临了新的失调,因为不再有任何理白来为已经有的损失作辩护。这样将会威胁到作为有能力和理性决策者的自我形象。
37.试述如何根据印象形成的效应来树立自己的积极形象。5-162/168 答:
(1)对他人知觉的顺序效应
进行录取面试,开始着手一份新的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单位,会见一位重要的人物……,人们总是竭尽努
力,让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认识,即第一印象是极为重要的。 (2)晕轮效应
通常,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有可能影响我们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这就是说,一旦我们对另一个人形成了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征或特点,这就叫做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3)定型
定型是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它能强烈影响个体加工输入的社会信息的认知架构。
(4)印象形成的结果——自我实现预言
当我们对其他人形成了一个印象之后,我们常常依据这个印象行动,在上述凯利的实验中,被试对于他们相信是冷淡的那个教师保持着一段距离,互相作用减少了。学生们保持距离的行动促成了教师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接触也减少了,从而肯定了学生的印象——教师是个冷淡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