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原创)若用假想的引力场线描绘质量相等的两星球之间的引力场分布,使其它质点在该引力场中任意一点
所受引力的方向沿该点引力场线的切线上,指向箭头方向。则描述该引力场的引力场线分布图是
2.一只船以一定的速度船头垂直河岸向对岸行驶,当河水流速恒定时,下列所述船所通过的路程、渡河时间与
A 水流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B C D
A.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长,时间不变 B.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短,时间越长 C.水流速度越大,路程与时间都不变 D.水流速度越大,路程越长,时间越长
3.一质量为m = 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系数μ = 0.2。现用大小为10 N水平
向右的推力推着物体前进2 m后立即撤去推力,g取10 m/s,则物体在地面上滑行的总位移为 A.12 m B.10 m C.8 m D.6 m
4.(原创)神舟十号飞船于顺利发射升空,它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
船。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任务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已知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初始轨道为近地点200 km、远地点330 km的椭圆轨道,对接轨道是距地表343 km的圆轨道。下列关于神舟十号飞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射速度必须大于7.9 km/s B.在对接轨道上运行速度小于7.9 km/s
C.在初始轨道上的近地点速度大于在远地点的速度 D.在初始轨道上的周期大于在对接轨道上的周期
第4题图 对接轨道 初始轨道 2
5.初速度为零的下列粒子,经电压为U的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动能最大的是
A.质子(1H) B.α粒子(2He) C.钠离子(Na) D.铝离子(Al)
6.(原创)图中实线为显象管电视机的主聚焦电场的等势面,数字表示电势,单位千伏(kV)。电子在a、b两
点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Fa、Fb,电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pa、Epb,下列各物理量的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A.Fa > Fb,Epa > Epb B.Fa < Fb,Epa > Epb
?143?C.Fa > Fb,Epa < Epb D.Fa < Fb,Epa < Epb
b
a
b
a
h 第7题图
第8题图
φ1=0
第6题图
φ2=1
7.一带电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图中竖直方向的实线为电场线。带电油滴在竖直平面内从
a运动到b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能量变化情况为 A.动能减小 B.电势能增加
C.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减小 D.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
8.如图所示,在轻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若将小球A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A能
够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若将小球A换为质量为2m的小球B,仍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小球B下降h时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
A.2gh B.gh C.gh D.0
2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9.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下列操作中能让A带上负电的
是
左
右
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A的左端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A的左端
第9题图
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B的右端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B的右端
10.(原创),女航天员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在太空中给全国青少年讲解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
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等知识。下列关于微重力条件(可视为完全失重)下物体运动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间不会有摩擦力 B.胡克定律仍然成立 C.动能定理不再成立 D.牛顿第二定律仍然成立
11.等量正点电荷Q固定在如图所示的菱形长对角线两端,a、b为该菱形的
短对角线端点,O为两对角线交点。下列措施中能让a点的电场强度等于+Q 零的有
A.在O点固定点电荷-Q/4 B.在O点固定点电荷-4Q C.在b点固定点电荷-Q D.在b点固定点电荷+Q
O 60° b 第11题图
a +Q 12.(原创)一辆汽车在平直的水泥路面上匀速行驶,t0时刻突然进入一长段平直的煤渣路面。已知汽车在煤渣
路面上行驶时的阻力大于在水泥路面上行驶的阻力。若该汽车牵引力功率恒定,则下列描述该汽车速度v、加速度a、阻力的功率Pf和牵引力F四个物理量的大小随时间变化趋势中正确的有
v a Pf
F O t0
t O t0
t O t0
A B
C
t O t0
D
t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1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图中所示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应该配备4-6V的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为了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可将木板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
(3)实验中通过改变橡皮筋的_________(填“长度”或“条数”)改变功的值。
2
(4)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以功W为纵坐标,以____________(填“v”、“v”或“v”)为横坐标做出的图
左 右
第13题图
线最接近一条倾斜的直线。
1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桌面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
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该装置中轨道必须尽可能光滑 B.该装置中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C.该实验中必须测量钢球的质量
D.该实验中钢球也可换成密度很小的塑料球
(2)该实验验证钢球在下列哪段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________
第14题图
H s h A.在轨道上运动阶段 B.平抛运动阶段 C.从释放到着地的整个运动阶段 (3)若轨道完全光滑,s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_______(用H、h表示)。 (4)实际测得的s总是比(3)中理论值_______。(填“大”或“小”) (5)写出一条造成(4)中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6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5.(原创)据华龙报道,重庆236路公交车经过沙坪坝区天马路斜坡时,刹车突然失灵,该路段坡度超过30
度,直冲下去将会撞到更多的车辆和路人,后果不堪设想。情急之下,驾驶员欧师傅让车紧贴旁边隔离墙行驶,在摩擦100多米隔离墙后,撞到一个建筑堆后车终于停了。幸运的是,车上20多名乘客都没有受伤。 设事发时,公交车的总质量为1.2×10 kg,与隔离墙摩擦时的初速度为9 m/s,事发路段的倾角为30度,车辆在与隔离墙摩擦100 m后以1 m/s的末速度与建筑堆相撞。重力加速度为g = 10 m/s,求该公交车与
2
4
2
2
2
隔离墙摩擦的过程中
(1)合外力对公交车做的功; (2)公交车机械能的变化量。
16.平行正对极板A、B间电压为U0,两极板中心处均开有小孔。平行正对极板C、D长均为L,板间距离为d,与A、B垂直放置,B板中心小孔到C、D两极板距离相等。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A板中心小孔处无初速飘入A、B板间,其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恰好从D板的边沿飞出。该粒子所受重力忽略不计,板间电场视为匀强电场。
(1)指出A、B、C、D四个极板中带正电的两个极板; (2)求出粒子离开B板中心小孔时的速度大小; (3)求出C、D两极板间的电压。
A
B
D 第16题图
C 17.(原创)如图所示,小车连同其固定支架的总质量为M = 3m,支架右端通过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一
质量为m的小球,轻绳可绕结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车和小球整体以速度v0?3gL向右匀速行驶。突然,小车因撞到正前方固定障碍物,速度立即变为零,小球以v0为初速度开始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小球第一次到达最高点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恰好为零。已知在此过程中,小车一直未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瞬间,轻绳上的拉力大小; (2)小球第一次到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3)小球从最低点到第一次到达最高点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
第17题图 L m M v0 18.(原创)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固定绝缘平板下方O点有一电荷量为+Q的固定点电荷。一质量为m,电
荷量为-q的小滑块以初速度v0从P点冲上平板,到达K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O、P相距L,连线水平,与平板夹角为θ。O、P、K三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O、K相距也为L,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常量为k,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小滑块初速度满足条件2gLsin2??v0?4gLsin2?。 (1)若小滑块刚冲上P点瞬间加速度为零,求小滑块与平板间滑动摩擦系数;
(2)求从P点冲到K点的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滑块做的功; (3)满足(1)的情况下,小滑块到K点后能否向下滑动?若能,给出理由并求出其滑到P点时的速度;若不能,给出理由并求出其在K点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
命题人:李忠相 审题人:吴高文
v0 θ P L O 第18题图 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