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ITU-T光纤和光缆特性标准研究新进展
国际电信联盟ITU-T SG15(第十五研究组)于2000年颁布了光纤标准最新版本后,在2001-2004年研究期的前几次会议上,又继续对G.650(2000)《单模光纤相关参数的定义和试验方法》、G.652(2000)《单模光纤光缆特性》、G.653(2000)《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G.654(2000)《截止波长位移型单模光纤光缆特性》、G.655(2000)《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特性》等建议提出修订文稿,2003年1月20日至31日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G.652和G.655的修订文稿,G.650、G.653、G.654修订文稿将在今年10月和2004年5月通过。
此外,该研究组又起草了一个新建议G.656《宽带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和光缆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a fibre and cable with non-zero dispersion for wideband optical transport),该建议将在今年10月通过。
本文主要介绍ITU-T光纤光缆特性建议最新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G.652和G.655的修订内容。
一、 ITU-T建议G.652(2003-01)
1、G.652光纤的类别
G.652类型光纤由2000年版本的三个类别进一步分为了G.652A
G.652B、G.652C、G.652D四个类别,增加了G.652D。主要根据光纤支持的应用对PMD的要求和1383nm衰减的要求区分。
G.652A光纤主要支持ITU-T G.957规定的SDH传输系统、G.691
规定的带光放大的单通道直到STM-16的SDH传输系统,和对于G.693应用的直到40km的10Gbit/s以太网系统及STM-256。
G.652B光纤主要支持更高速率例如在G.691和G.692传输系统 中直到STM-64应用,在G.693和G.959.1中对于STM-256的某些应用。
G.652C光纤(即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又称为低
水峰光纤)的属性与G.652A的属性是类似的,除了允许使用在1360nm-1530nm扩展波长范围外。
G.652D光纤的属性与G.652B的属性是类似的,除了允许使用 在1360nm-1530nm扩展波长范围外。
2、光纤的主要技术指标
G.652A、G.652B、G.652C、G.652D四个类别光纤的主要技术 指标如表1、表2所列。
为了便于与2000年版本的比较,表中同时给出了2000版本的 主要技术指标。
表1 ITU-T G.652A、G.652B光纤和光缆的主要技术指标
光 纤 属 性 属性 G.652A G.652B 2000版本 2003-01修2000版本 2003-01修改 改 1310nm模场直径,μm (8.6~9.5) (8.6~9.5) (8.6~9.5) (8.6~9.5) .
资料
±0.7 ±0.7 ±0.7 包层直径,μm 125.0±1 125.0±1 125.0±1 芯同心度误差,μm ≤0.8 ≤0.8 ≤0.8 包层不圆度,% ≤2 ≤2 ≤2 光缆截止波长,nm ≤1260 ≤1260 ≤1260 筛选应力,Gpa ≥0.69 ≥0.69 ≥0.69 30mm半径, 37.5mm半径,30mm半径, 宏弯衰减,dB 100圈 100圈 100圈 ≤0.5 ≤0.5 ≤0.5 (1550nm) (1550nm) (1550nm) ≤0.5 ≤0.5 (16XXnm) (1625nm) 见注1 最小零色散波长λmin, nm 1300 1300 1300 1300 最大零色散波长λmax, nm 1324 1324 1324 1324 零色散波长最大斜率 Smaxps/(nm2.km) 0.093 0.093 0.093 0.093 未成缆光纤PMD系数, ps/√km 不规定 见注2 见注2 见注2 光 缆 属 性 1310nm衰减系数最大 值,dB/km 0.5 0.5 0.4 0.4 1550 nm衰减系数最 大值,dB/km 0.4 0.4 0.35 0.35 1625 nm衰减系数最 大值,dB/km 不要求 0.4 16XXnm(XX≤25nm) 衰 减系数最大值,dB/km 不要求 0.4 PMD光缆段数M 系数 20 20 20 概率Q,% 0.01 0.01 0.01 PMD系数链路 设计最大值 PMDQ,ps/√km 不规定 0.5 0.5 0.2 注1:2000版本,波长16XXnm为待定值。2003将波长16XXnm确定为1625nm。 注2:对于特定光缆结构设计如果已经证明,未成缆光纤最大PMD系数某一数值能够满足 链路设计最大值PMDQ的要求,光缆制造者则可规定未成缆光纤最大PMD系数值。
.
±0.7 125.0±1 ≤0.8 ≤2 ≤1260 ≥0.69 37.5mm半径,100圈 ≤0.5 (1550nm) 资料
表2 ITU-T G.652C、G.652D光纤的主要技术指标
光 纤 属 性 参数 G.652C G.652D 2000版本 2003-01 2000版本2003-01 (无) 1310nm模场直径,μm (8.6~9.5) (8.6~9.5) (8.6~9.5) ±0.7 ±0.7 ±0.7 包层直径,μm 125.0±1 125.0±1 125.0±1 芯同心度误差,μm ≤0.8 ≤0.8 ≤0.8 包层不圆度,% ≤2 ≤2 ≤2 光缆截止波长,nm ≤1260 ≤1260 ≤1260 筛选应力,Gpa ≥0.69 ≥0.69 ≥0.69 37.5mm半径,30mm半径, 30mm半径, 宏弯衰减,dB 100圈 100圈 100圈 ≤0.5 ≤0.5 ≤0.5 (1550nm) (1550nm) (1550nm) ≤0.5 ≤0.5 ≤0.5 (16XXnm) (1625nm) (1625nm) 见注1 最小零色散波长λmin, nm 1300 1300 1300 最大零色散波长λmax, nm 1324 1324 1324 零色散波长最大斜率 2Smaxps/(nm.km) 0.093 0.093 0.093 未成缆光纤PMD系数, ps/√km 见注2 见注2 见注2 光 缆 属 性 1310nm衰减系数最大 值,dB/km 0.4 不规定 不规定 yyyynm(见注3)哀减 系数最大值,dB/km (1383±3)nm哀减系数 最大值,dB/km 见注4 见注4 1550 nm衰减系数最 大值,dB/km 0.35 0.3 0.3 1625 nm衰减系数最 大值,dB/km 不规定 不规定 16XXnm(XX≤25nm) 衰 减系数最大值,dB/km 0.4 1310nm(见注5) -1625nm衰减系数最未规定 0.4 0.4 .
资料
大值,dB/km PMD光缆段数M 系数 20 20 20 概率Q,% 0.01 0.01 0.01 PMD系数链路 设计最大值 PMDQ,ps/√km 0.5 0.5 0.2
(接表二) 注1:2000版本,波长16XXnm为待定值。2003将波长16XXnm确定为1625nm。 注2:对于特定光缆结构设计如果已经证明,未成缆光纤最大PMD系数某一数值能够满足 链路设计最大值PMDQ的要求,光缆制造者则可规定未成缆光纤最大PMD系数值。 注3:2000版本,波长yyyy的值为待定。2003版本,波长yyyy的值确定为(1383±3)nm。 注4:在波长(1383±3)nm的抽验衰减平均值应不大于按照对于IEC 60793-2-50规定的单 模光纤经过氢气老化试验后在1310nm的规定值。 注5:波长区域能扩展到1260nm,导入的瑞利散射损耗相对于1310nm会增加0.07dB/km, 这时光缆截止波长应不超过1250nm。 (1)从表1、表2可知,G.652四个类别光纤的模场直径和容差、包层直径和容差、芯同心度误差、光缆截止波长、色散特性、筛选应力等指标都相同,而且2000年版本与2003都相同。
(2)2003年版本将G.652A、G.652B、G.652C、G.652D光纤宏弯损耗的弯曲半径均改为30mm,因为G.652B、G.652C、G.652D光纤可以使用在L-波段,仅规定了1625nm波长宏弯损耗要求,删除了1550nm宏弯损耗要求。 (3)2000年版本与2003版本对未成缆光纤PMD系数的指标都没作规定。2000年版本对G.652A成缆光纤没有规定链路PMD指标,2003年版本对G.652A、G.652B、G.652C、G.652D成缆光纤均规定了链路PMD指标。G.652A和G.652C光纤PMD系数链路设计最大值PMDQ为0.5ps/√km,G.652B和G.652D光纤PMD系数链路设计最大值PMDQ为0.2ps/√km。
3、建议G.652的附录
(1) 在建议G.652的2003年版本中只保留一个附录Ⅰ(链路属 性和系统设计信息),删除了附录Ⅱ、附录Ⅲ(衰减谱模型和例子)和附录Ⅳ(关于PMD的统计信息)。
(2) 录Ⅰ(链路属性和系统设计信息)主要内容介绍如下:附录 Ⅰ的主要目的是给出链路属性和系统设计的参考。一个串接的光缆链路通常包含一些连接在一起的光缆制造长度。串接光缆链路的传输参数不仅要考虑单一光缆的性能,而且还必须考虑串接光缆链路的统计属性。这些属性包括光缆衰减系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