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新课标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精品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0 22:22: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本题2个小题,共16分)

23.“速算”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用特定的方方进行计算,它有很强的技巧性.如:末位数字相同,手位数字和为十的两位数想乘,它的方法是:两首位相乘再加上末位得数作为前积,末位的平方作为后积(若后积是一位数则十位补0),前积后面天上后积就是得数. 如:84×24=100×(8×2+4)+4=2016 42×62=100×(4×6+2)+2=2604

(1)仿照上面的方法,写出计算77×38的式子 78×38= 100×(7×3+8)+8 = 2964 ;

(2)如果分别用a,b表示两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用c表示个位数字,请用含a、b、c的式子表示上面的规律,并说明其正确性;

(3)猜想4418×5618怎样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写出过程. 【考点】有理数的加法.

【分析】(1)仿照以上方法求出原式的值即可;

(2)根据题示规律等式右边为十位数的积与个位数和的100倍加上个位数的平方,列式表示即可,验证可根据整式乘法展开结合十位数字和为10变形可得;

(3)类比(2)中方法4918×5118=10000×(49×51+18)+18,验算过程可将4918×5118写成(49×100+18)(51×100+18)后展开、合并可得.

【解答】解:(1)78×38=100×(7×3+8)+8=2964; 故答案为:100×(7×3+8)+8,2964;

(2)(10a+c)(10b+c)=10[10ab+(a+b)c]+c=100(ab+c)+c;

(3)4918×5118=(49×100+18)(51×100+18) =49×51×10000+49×100×18+51×100×18+18 =10000×49×51+100×18×(49+51)+18 =10000×49×51+10000×18+18 =10000×(49×51+18)+18,

即4918×5118=10000×(49×51+18)+18.

2

2

2

2

2

2

2

2

2

2

22

2

24.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B在直线l上,AB=BC,∠ABC=90°,AD垂直直线l于D,CE垂直直线l于E.

(1)求证:△ADB≌△BEC.

(2)如图2,若F是AC的中点,连接BF,请你再连接DF和EF,试判断△D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

论.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1)先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B=AC,再由垂直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DAB=∠CBE,从而得出结论;

(2)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F=BF,从而判断△ADF≌BEF,用互余得出∠DFE=90°,即可; 【解答】解:(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ABC=90°, ∵AD⊥l,CE⊥l,

∴∠ADB=∠BEC=∠ABC=90°,

∴∠DAB+∠DBA=90°,∠DBA+∠CBE=90°, ∴∠DAB=∠CBE, ∴△ADB≌△BEC,

(2)△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为斜边AC中点, ∴∠BAF=∠CBF=45°,AF=BF, ∵△ADB≌△BEC, ∴AD=BE,∠BAD=∠CBE, ∴∠BAD∠+∠BAF=∠CBE+∠CBF, ∴∠DAF=∠EBF, ∴△ADF≌△BEF, ∴DF=EF,∠AFD=∠BFE, ∵∠AFD+∠BFD=90°, ∴∠BFD+∠BFE=90°, ∴∠DFE=90°,

∴△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五)(本题12分)

25.如图,已△ABC中,AB=AC=12厘米,BC=9厘,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秒钟时,△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 ②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CPQ? (2)若点Q以②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的三边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①先求得BP=CQ=3,PC=BD=6,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得∠B=∠C,最后根据SAS即可证明; ②因为VP≠VQ,所以BP≠CQ,又∠B=∠C,要使△BPD与△CQP全等,只能BP=CP=4.5,根据全等得出CQ=BD=6,然后根据运动速度求得运动时间,根据时间和CQ的长即可求得Q的运动速度;

(2)因为VQ>V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据此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

【解答】解:(1)①∵t=1(秒), ∴BP=CQ=3(厘米) ∵AB=12,D为AB中点, ∴BD=6(厘米)

又∵PC=BC﹣BP=9﹣3=6(厘米) ∴PC=BD ∵AB=AC, ∴∠B=∠C, 在△BPD与△CQP中,

∴△BPD≌△CQP(SAS), ②∵VP≠VQ, ∴BP≠CQ, 又∵∠B=∠C,

要使△BPD≌△CPQ,只能BP=CP=4.5, ∵△BPD≌△CPQ, ∴CQ=BD=6.

∴点P的运动时间t=此时VQ=

=

==1.5(秒),

=4(厘米/秒).

(2)因为VQ>V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 设经过x秒后P与Q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4x=3x+2×12, 解得x=24(秒)

此时P运动了24×3=72(厘米)

又∵△ABC的周长为33厘米,72=33×2+6,

∴点P、Q在BC边上相遇,即经过了24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BC边上相遇.

2017-2018学年新课标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精品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9ps276oe79mzf00wrvr0a0pl1szsm00hhp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