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民主型 集权型
二、判断题
1、错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9、错 10、对 11、对 12、对 13、错 三、单项选择题 1、(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E) 3、(A、B、 D) 4、(A、C)
三、简答题
1、答:领导者的影响力即领导者影响下属接受目标或命令,自愿服从或强制服从的力量;分为职位性影响力和非职位性影响力。
职位性影响力包括:
1)合法权:领导掌握支配下属的职位和责任的权力,期望下属服从法规的要求;
2)奖励权:领导能给下属以特殊的利益或奖赏,下属知道与他关系密切有好处;
3)强制权:领导随时可以为难下属,下属避免惹他生气;
4)信息权:领导掌握和控制对下属而言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下属依赖领导的信息分享而行事;
非职位性影响力:
5)专长权:领导的知识和经验使下属尊重他,服从他的判断; 6)人格权:下属喜欢、拥戴领导,并乐意为他做事。
2、答:领导的特质理论经历了由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向现代的领导特质理论的转变。传统的领导特制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素质是与生俱来的,不具备天生领导素质的人不能当领导。这个观点逐步被淘汰。人们认识到领导者的大多数素质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养成的,因此现代的领导特质理论家们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提出领导者素质的标准,并开发相应的专门训练方法,培养有关素质。人与工作、组织、环境相匹配理论的有效性支持了这一点。领导者是否具有从事领导工作的能力和个人素质,只是具备了作为有效领导者的必要条件,并不能充分保证他们能够成为真正有效的领导者。
25
3、答:1)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认为,领导行为分为两个维度,分别称为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
结构维度:指领导者更愿意界定和构建自己与下属的角色,已达成组织目标。 关系维度:指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研究发现,高结构-高关怀的领导者常常比其他三种类型的领导者(即高结构-低关怀、低结构-高关怀、低结构-低关怀)更能使下属取得高工作绩效和高满意度,但并非总能产生效果。
2)密执安大学的研究认为,领导行为分为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两个维度。 员工导向:重视人际关系,考虑到下属的需要,并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生产导向:更强调工作的技术或任务事项,主要关心群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把群体成员看作是达成目标的手段。
他们认为,员工导向的领导者与群体的高生产率和高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而生产导向的领导者则与低群体生产率和低工作满意度联系在一起。
4、答:领导的权变理论认为,要找到一个适合于任何组织、工作、任务和下属的领导者特质或领导行为是不切合实际的。认为,领导者必须按照不同的被领导者和环境,调整领导行为或风格,才能取得好的领导效果。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的函数。
四、论述题(要点)
1、答:1)菲德勒权变理论。
认为领导风格是影响领导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每个领导者的领导风格由其人格特征所决定,因而是相对稳定的。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情境对领导者是否有利。情境的有利程度由3种因素决定: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工作结构;领导者的职权。研究表明,工作取向型领导在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中,领导效果较好;关系取向型领导在中等有利的情境中,最能发挥领导水平。
2)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
认为,经理们在决定何种行为(领导作风)最适合处理某一问题时常常产生困难。他们不知道是该自己作出决定还是授权给下属做决策。因此提出下面这个连续体模型:领导风格与领导者运用权威的程度和下属在做决策时享有的自由度有关。在连续体的最左端,是专制的领导;最右端是将决策权授予下属的民主型的领导。
对管理工作的启示在于:
A.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能够敏锐地认识到在某一个特定时刻影响他们行动的种种因素,准确地理解他自己,理解他所领导地群体中的成员,理解他所处在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
B.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能够认识和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26
该理论的贡献在于不是将成功的领导者简单地归结为专制型、民主型或放任型的领导者,而是指出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是在多数情况下能够评估各种影响环境的因素和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和因素来确定自己的领导方式和采取相应的行动。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认为领导类型应适应组织成员的成熟度。这里所指的成熟主要是指心理成熟。成熟度是指成就动机、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
当下属很不成熟时,采用高工作、低关心的专制型领导方式最有效;当下属不太成熟时,采用高工作、高关心的说服教育型领导方式最合适;当下属比较成熟时,采用高关心、低工作的参与型领导方式最有效;当下属的成熟度相当高时,采用低工作、低关心的授权型领导方式最合适。
4)道路-目标领导理论 认为,领导是激励下属的过程。领导者的责任就是通过明确指出如何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扫清通向目标的各种障碍,从而使下属能顺利达到目标。
根据道路-目标领导理论,领导者要激励下属,必须做到:使下属认识到实现目标后所能获得的利益;提高下属对实现目标的期望值;使下属的需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刺激他们的工作动机。为此,必须根据下属的情况和环境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
2、答: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营资源,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1)新型员工的领导
知识经济的动力是掌握知识的员工。知识员工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资源,他们是一种新型员工。知识员工对企业财富的贡献不限于网络企业。
知识员工领导的新挑战源自知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包括3方面:知识员工的流动性、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成果的无形性。此外,在家工作的员工是另一类新型员工。他们具有自主、工作时间富有弹性、与上司见面少等特点。
2)领导的跨文化研究 民族文化影响领导方式的选择。专制型领导方式适合于高权力距离的变化。民主型领导方式适合于低权力距离的文化。
3)E-领导
E-商业是指通过信息媒介进行买卖和办公,以此为导向或动力的现代商业。作为推进变革的领导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与E-商业相适应的领导方式称为E-领导。E-领导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策略和信息技术,快速和有效的将新的信息注入组织?如何带领跨功能团队将远景付之实践等。
4)领导的道德问题
27
自古以来,中国人历来重视领导者的道德问题,特别强调“德才兼备”。一个领导者道德修养很差,尽管他很有才能,也很难得到人们的好感和支持。我国现行的领导干部的选拔和考核都非常强调道德的标准。如何考察、选拔及对领导加强监督,这是我国领导科学在新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
5)女性领导
必须认识到让女性进入领导岗位对组织的发展是有利的。因此,组织如何培养妇女走向领导岗位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女性似乎更喜欢采用民主型的领导风格,而男性则更喜欢采用指导性的领导风格。
模拟试卷1参考答案要点
一、填空: 1、保持不变 2、生理需要 3、精神激励
4、活动的结果 活动结果 5、对人 6、反馈 7、组织成员 8、霍桑 9、负性 10、武断 二、判断题
1、(×); 2、(√);3、(√);4、(×);5(√);6、(×);7、(√);8、(√);9、(√);10、(√) 三、简答题:
1、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态度转变?
答:外部因素包括:人际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员工的认知;员工的需要;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
2、什么是从众行为?为什么会产生从众行为?
答:个体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产生的因素:对群体的信任度;对偏离的恐惧;群体的规模;群体的专长;个体的自信心;责任感;性别差异。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