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太阳出来,把石头的表面晒热了,表面的热迟迟地传不到石头里面去,里面就比外面冷。等到表面的热传到里面去的时候,太阳下山了,空气变冷了,石头表面也变冷了,这时候,里面的热又迟迟地传不到外面来,里面又比外面热。
铜和铁会热胀冷缩,石头同样会热胀冷缩。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节选自《我们爱科学》)
6.下列对于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联合氧气和二氧化碳,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B.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冻成无数的小冰碴。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C.冷热气候变化使石像产生热胀冷缩现象。
D.生物的进攻,人为的破坏,也是使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的主要原因。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这句话表明“石像”若不搬运到列宁格勒,就不会发生“瘦弱”变化。
B.科学家“对症下药”中的“症”指石像自身的腐烂,“药”指科学家采取的在石像身上涂油脂等措施。
C.文章写秦始皇的石碑,其目的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主体石像。 D.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石头会慢慢“烂”掉。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说:“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后又说:“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前后矛盾。
B.铜和铁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石头不具有这种性质。[来源:Z§xx§k.Com] C.石头受到“风化作用”的进攻。
D.石头是会慢慢“烂”掉的,要想使它不“烂”掉,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科学家“对症下药”。
答案:6.D 解析:“人为的破坏”文中无依据。
7.D 解析:A项,万物都在变化,只不过是变得慢一些罢了;B项,石像不是自身的腐烂,而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才发生大的变化;C项,说明主体应是“石头”。
8.C 解析:A项,并不矛盾,作者的目的是要说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B项,石头同样会热胀冷缩;D项,文中无依据。
三、语言表达
9.以“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语句可适当增删,但不得改变原意。
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亲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答案示例: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是那时当我的父母亲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时,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解析:首先弄明白“这”指代的对象,然后将前面两个分句的句式灵活变换,使整个句子成为一个单句。
10.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作为美国女排的主教练,带领美国女排打败了由陈忠和带领的中国女排,并最终夺得奥运会银牌。因此,许多网友围绕郎平执教美国女排一事展开了一场争论,有的网友认为郎平不该执教美国女排。请你以郎平的名义对网友说几句话。(不超过70字)
答案示例:体育无国界。今后不管我在哪里工作,我都会把中国女排对事业兢兢业业的精神、优秀的技术和作风带到那里。不管走到哪里,我的心都是中国心。
解析:这个题目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先通读材料,把握语境,明确面对的是质疑郎平的网友,作答要得体、有针对性,语言要准确平和。
类文欣赏[来源:学*科*网Z*X*X*K]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英)卡洛琳·李
达尔文是一个从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的人,他出生于英国施鲁斯伯里镇的一个医生家庭,家里希望他继承祖业,因此16岁时他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可达尔文无意学医,在爱丁堡度过了两年的休闲时光后,达尔文的父亲觉得不能让他再不务正业下去,于是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达尔文谨遵父命开始阅读《皮尔逊论教义》等神学典籍,却发现要把自己无法了解也难以理解的东西,硬要让自己相信,非常不合逻辑。就这样,本着“爱父但更爱真理”的态度,达尔文最终没有信奉上帝。
可以说,达尔文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就发生在剑桥大学。在剑桥期间,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亨斯洛循循善诱,使达尔文逐渐确立在科学研究上的信念,完全放弃神学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自费参加了一次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正如达尔文自己所说:“贝格尔舰的航行,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它决定了我此后全部事业的道路。”他们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越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过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这次航海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活。达尔文从这次航行中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并终生奉行:勤奋和对自己所研究的任何事物都专心致志。这一习惯使他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航行结束后,达尔文内心有许多想法涌现,加上没有结婚,单身汉的活力促成了他大量
研究成果发表,1837年7月达尔文开始写作《第一本笔记》,其内容就是后来《物种起源》一书的原始事实材料。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著作终结了上帝创造人类的神话,为人类的思想解放开辟了新纪元。
家训宝典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让人更多地接触他所从事的领域的内容,让人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复习或重温所学的知识。兴趣还能够激活思考。在很多时候,兴趣就是学习的方向,梦想的来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兴趣加方法加勤奋等于成功。让兴趣成为梦想的翅膀,让兴趣成就终生的事业。
赏析:本文主要记述了达尔文让兴趣做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做终生奋斗目标的事迹。作者卡洛琳·李在篇末“家训宝典”部分点明了此文的主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的动力,兴趣加方法加勤奋等于成功。让兴趣成为梦想的翅膀,让兴趣成就终生的事业。一个人只有激发出了他全部的兴趣,才能敢创新、会创新,这是创新教育落地生根的重要前提。而这也正是加来道雄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文中所阐明的思想观点。
轻松练笔
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作者童年时就对爱因斯坦的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并没有只让自己的兴趣停留在浅层的兴趣上,他让兴趣做主,把自己的终生志向和兴趣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此后一直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不懈奋斗,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请你以“让兴趣做主”为话题,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写作提示:写作这个片段,一定要明确观点,让兴趣做主。观点可以在开头提出,也可以在结尾归纳。写作时可以围绕观点,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对比,让兴趣做主的人会怎样,不让兴趣做主的人又会是什么结果;还可以引用名言作为理论论据,举例说明作为事实论据。总之,一定要围绕观点来阐述。
答案示例: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确立志向选择职业时,有几人是让兴趣做主的呢?多数人考虑的是所谓现实的实际的谋生的问题。于是乎,以后为之“奋斗”之时,坚持不多久,就会生出种种不满与抱怨。消极混日者有之,不断跳槽者有之……终日忙碌,却无所成就,原因何在?没有让兴趣做主,奋斗时没有热情全力以赴。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也就可以看出兴趣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了。兴趣是在不断求知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越求知,兴趣越浓重;兴趣越浓重,求知欲越高,越想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正如有个故事所说,把盖房子当做苦差的只是工匠,把盖房子当做事业的会成为工程师,而把盖房子当成乐趣与需要的人,则终究要成为伟大的建筑家。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为了让工作充满热情与快乐,请不妨让兴趣做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