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幼儿心理学概述 【单元导读】
【知识架构】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导学案例】 【认知理解】 一、心理学概述
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人眼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人耳可以聆听旋律优美的钢琴协奏曲,大脑可以贮存异常丰富的知识,事过境迁而记忆犹存。人还有七情六欲,它们能通过活动去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并在周围环境中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迹……总之,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各种知识,分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的心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通常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一)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如我们看到到一个物体,尽管是瞬间的事,但它首先是我们用眼睛接受光刺激,然后把刺激传给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经过加工处理,把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到眼睛的相关部位我们才知觉得到物体的存在。同样我们的情绪从产生、发展到消失同样经历着一个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及相互关系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具有多种属性,如一个苹果,我们通过眼睛可以看到它的颜色、形状,这是视觉;通过手或皮肤触摸物体,可以感受到它的冷热、轻重、光滑或粗糙,这是触觉;通过舌头能尝到它的酸、甜,这是味觉;通过鼻子可以闻到它的香味,这是嗅觉。视、触、嗅、味觉等都是属于感觉,是对事物某一个方面属性或特征的反映。当我们通过不同的感觉,对同一事物进行认识时,就会对这一事物的多方面属性有所了解,从而对这一事物产生总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了。如对上述苹果形状、颜色、气味等个别属性相结合所构成的事物外部整体形态即是知觉。总体属性的认识就是对苹果的知觉。当我们接触过一些事物后,总会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象,
必要时还能想起来,这就是记忆。如我们见过桌子上的苹果后,过一段时间还能想起那个苹果的样子。凭借头脑中己经记下的物体形象,我们还可以在头脑中重新组合成新形象,这是想象。如苹果长出翅膀飞走了。另外,我们还可能在感觉、知觉、记忆等的基础上,在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了经验可以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这就是思维。如从大小、形态、颜色不同的苹果中抽取出共同的属性,概括为都是苹果。正常成人的思维同言语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用言语把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
当我们在认识一个物体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内心的体验,如看到周边的生活环境干净整齐,心情很愉快;碰到一个行为邋遢、语言粗俗的人,心理会感到气愤等。这就是情绪情感过程。
当我们遇到上述那种不喜欢的人时,出于所处场合的特别殊情况,既不能批评指责他,又不能立即避开他。这时,我们就只能想方设法克制自己、调节自己,这就是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认识是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了认识对情绪的影响;而“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认识对意志行动的重要影响。情绪情感是认识和意志产生的动力,如积极的情绪情感能推动人的认识活动,相反,消极的情绪情感,萎靡不振就会阻碍人的认识活动。同样,情绪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对认识和情感都具有调控作用。 (二)个性心理
一个人在与外界事物或人接触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上述心理过程,但不同的人在对同一物体或人进行认识、体验时,却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群人在一起听了同一样一个笑话故事,有的人可能会笑得前仰后合,有的人则可能微微一笑,还有的人可能就不笑。这就是人与人之彰的个性差异。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后天生活条件不同,接受的教育和社会影响不同,参与的实践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步形成比较稳固的有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即个性。例如,有的人观察敏锐、精确,有的人观察粗枝大叶;有的人记得快、记得牢,有的人记得慢,忘得快;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迟钝;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起伏大;有的人意志果断,有的人优柔寡断等等。人的个性通常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个性倾向性,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环境的选择,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态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人有各种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等等。个性倾向性反映一个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反映了一个人关心和热衷些什么事。
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
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差异。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例如,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有数学才能,有的人有很高的音乐才能。这是能力上的差异。有的人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有的人直率、易冲动;有的人安静稳重、反应迟缓,有的人敏感、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这是气质上的差异。有的人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有的人我急功近利,有的人疾恶如仇,这是性格上的不同。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反映了一个人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与他人不同的稳定差异。
三是自我意识,主要反映人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认识、评价、体验、调节等等。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属于认识的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等等,统称为自我认识。它涉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等问题。属于情绪的有:自我感受、自尊感、自卑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等,统称为自我体验。它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属于意志的有: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等等,统称为自我控制。它涉及“我怎么控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使我成为自己理想中那样的人”等等。以上三种形式综合在一起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使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成分成为统一的整体。 【拓展链接】 动物心理的发展
动物心理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和思维的萌芽阶段。 (一)感觉阶段
处于感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为无脊椎动物。这种类型的动物只能对单一性质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即只能反映刺激的个别属性。蚯蚓、蜜蜂
和蜘蛛等昆虫就是典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只有感觉这种心理现象。 (二)知觉阶段 处于知觉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为低等脊椎动物。这类动物不仅能够反映刺激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对刺激物的多个属性进行反映。动物演化到脊椎动物,例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
(三)思维萌芽阶段 处于思维萌芽阶段心理发展水平的动物是高等脊椎动物。只有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属于灵长类动物的有黑猩猩、大猩猩等。它们的反映活动达到了动物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即思维萌芽阶段。类人猿不仅具有多种感觉、知觉以及多种情绪反映,而且能够根据已感知过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当动物的心理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就为人类心理产生创造了条件。人类心理就是在动物心理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动物心理与人类心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情感体验】 【案例解析】 【思考探究】
二、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人类的祖先很早就对自身的心理现象发生了兴趣,古代的许多思想家都发表过不少心理现象的见解。但这些都属于思辩性质的,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对心理现明也有过专门的研究,但方法上都依赖一般性观察和个人的体验。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系统地用实验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才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后的一百多年中,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得到重大的突破。随着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日渐扩大,其分析支学科己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群。如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征最一般的规律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形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者的心理品质及形成等。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个体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
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些年龄阶段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