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
一、知识梳理
第一课:我的父亲母亲
1、母亲节和父亲节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母亲节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是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 2、怎样理解父母亲的爱?
答:①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②爱在日常琐事中:平日里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更多地表现在关心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琐事上,我们对这种关心已经习以为常,有时甚至有点麻目了。其实,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将父母的爱传递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心里激起阵阵涟漪。③我们期待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3、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父母的爱跟以前不同了?
答:①有时候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和子女。②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社会成员,父母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子女身上。③我们渴望父母的爱,但有时也许我们太看重形式了。④随着我们不断成长,父母给予我们爱的方式和以前有所不同。⑤我们已经长大,有了更多的理性判断,对父母的要求也更高了。
4、我们怎样与家人相处?(我们的心怎样和父母的心一起跳动?)
答:①我们应与父母互敬互爱。②我们应该具有与家人同呼吸共患难的家庭责任感。③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为报,只求能与他们同呼吸、共甘苦。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幸福和温馨;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一起坦然面对。
5、为什么要孝敬(回报)父母?
答:①父母不但赋予了我们生命,而且为家庭做出了很多贡献 ,他们理应受到爱戴和尊敬;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③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成年子女理应赡养扶助父母,否则就是不道德和违法的行为,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约束④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和家庭的幸福。
6、孝敬(回报)父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我们给予父母的爱有哪些?)
答:①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从小事做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多征求他们的意见;③承担自己对家庭的责任;④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第二课 家庭剧场
1、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进入青春期的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是难免的,一方面,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力 ;?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渴望挣脱家庭 的束缚;?这时的我们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拥有自由的空间?要求父母尊
1
重我们,并希望享有和大人一样的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处理问题,,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拥有自我自由;另一方面,父母还不习惯我们的“长大”,不适应我们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这是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
2、例举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事件有哪些?
答:①父母偷听子女电话;②只关注我们的学习,不让我们玩耍;③不尊重我们的隐私;④不准我们与异性同学交往等。 3、家庭冲突的危害有哪些?
答: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损害父母与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正常的生活和彼此之间的情感,使亲情淡化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4、避免、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认真倾听 ;②善于体谅;③主动交流; ④主动道歉;⑤创造机会 ;⑥控制情绪 ; ⑦承担责任; ⑧达成协议;⑨不用生硬的语言或作出过激的行为;⑩最有效的策略是“小人不计大人过”等。
5、表述“逆反心理”的表现?
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6、“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家长角度:教育方法有误;乱猜疑孩子;对孩子的高期望,严要求①父母还不能适应我们自立的要求。②我们心理上的半成熟,让父母不放心。 ③是非判断力不够,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子女角度:
①青春期心理与生理发展过程的不平衡。 ②独立性增强,想摆脱父母、老师和社会的约束。③自我意识强
烈,渴望能够支配自己的事情。
7、父母与子女产生代沟的原因
父母子女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子女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相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都是产生代沟的原因。
第三课闲话“家”常
1、如何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答: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 教育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一个人的世界观、品质和习惯都与他们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能够使家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
2、建立家庭规则(公约)的好处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建立家庭公约?)
答:建立家庭规则有利于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家庭生活更有序,家庭气氛更融洽。 3、例举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的糟粕和精华各有哪些?
答:(1)家文化的糟粕:重男轻女,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多子多福;家文化的精华:重视家庭教育;家族等血缘关
系;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成就;尊老爱幼,孝亲敬长;重视纪念死者;中国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等。
2
4、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但由于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影
响根深蒂固,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应该被摒弃。简而言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5、中西方家庭文化有哪些不同?
答:①姓名文化不同:中国人的姓名是(姓+辈+名);②养老方式不同:中国养老方式是“反哺式”,而西方是“接力式”;③ 家庭观念不同:中国家庭等级观念严重,而西方则是民主平等。
6、导致中西方家庭文化有较大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经济、科技和文化水平的不同,更由于地域和历史发展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家庭文化往往有较大的差别。 7、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
答: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
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8、家庭结构的类型有哪些?
答:①联合家庭:包括直系和旁系亲属的大家庭。如红楼梦中的贾府
②主干家庭:仅包括直系亲属的家庭,如三代同堂。 ③核心家庭:即夫妇加上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④单身家庭:即独居户,一个人的家庭。
⑤“丁克”家庭:一对夫妻没有孩子的家庭,也叫夫妻家庭。 ⑥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与离婚一方生活的家庭。
9、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的轨迹是: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在形式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家庭如主干家庭、联合家庭的比例逐渐降低;另一方面是小家庭,如核心家庭、夫妻家庭及单身家庭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核心家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
10、未来中国社会家庭模式将会怎样发展?
答:随着世界文化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西方文化不断的撞击与融合,大家互相取长补短,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家庭模式,使家庭的发展能够更为和谐。
第四课青春故事
1、什么是青春期?有什么特点?
答: ?人们通常将人生中11—17、18岁这段美好年华称为“青春期”发展阶段。?特点: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从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发展过程.
3
2、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逆反心理?
答:1、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或多或少地发生在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身上。这说明青少年长
大了,开始走向成熟了。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也不无道理。
2、从某种意义上讲,逆反是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过好这个关隘。如果过不好,可能会给自己的整个人生道路蒙上阴影。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我们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误区,也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
答:?独立性增强,想摆脱父母、老师的约束。?自我意识强烈,渴望能够支配自己的事情。?父母还不能适应子女
自立的要求,强迫其接受他们的观点。
表现有: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要我相信这个,我偏要相信那个等。 4、逆反心理的危害有哪些? ? ? ?
答:1、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心理上出现偏差和敌对情绪,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 2、影响家庭关系,严重者甚至导致家庭分裂
3、导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自己的形象,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5、如何走出逆反困境?(或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培养多向思维;②设身处地的分析;③学会控制情绪;④第三方立场;⑤坦诚意见;⑥更换对象;⑦以认知化解情绪;⑧主动倾诉。
6、青少年追求流行风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显示自己的时髦,赢得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②更好地凸显个性,焕发青春光彩;③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快,喜欢美,喜欢追求新奇事物;④青少年的思想是开拓的,大胆创新不安分,富有冒险精神;⑤猎奇心理喜欢以新面貌出现的东西,被新奇的观念所左右。
7、盲目追求流行风的危害有哪些?
答:①(1)荒废学业;(2)浪费时间和金钱;(3)迷失自我,不利于树立崇高理想;(4)丧失理智,做出害人害己的事;(5)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6)引发虚荣心、攀比心,做出伤害别人的事。
8、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流行风?如何跳出流行风的漩涡?
答:(1)流行风源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流行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颓废的;面对流行风,我们应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适合自己的、积极向上的流行事物,摒弃不健康的低俗的、不适合自己的,切勿盲从。(2)①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认清自己的真实需要;②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克服从众心理;③培养正当的兴趣和爱好;④提高自己的控制和辨别能力;⑤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有益活动。
9、中学生中产生追星的原因是什么?
答: 追星的实质是偶像崇拜,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在青春期正经历从自我迷茫到自我确认的发展过程,在寻求自我认同并摆脱父母的影响时,具有很大社会效应的偶像便成了青少年仿效的榜样,进而仿效其行为方式、仪表特征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