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重庆万州区近年产业结构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4:05: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重庆万州区近年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万州区近年来就业结构偏差问题,发现三峡库区就业结构

偏差呈扩大趋势,已存在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较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万州区在改革开放及三峡库区人口迁移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及二者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就业结构的调整互相协调,对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偏离;结构偏离度调整

1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 万州区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 尤其是在过去10 年,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万州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方式和特点在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万州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是重庆市第一批省级工业园区,凭着对万州产业和城市化的贡献,在2010年正式升级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后的经开区与万州第二大城市发展相得益彰,相互呼应,共同发展。以园区形式聚集产业,发展城市,其实是产业聚集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模式中的一种。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是社会经济体系诸多关系中联系比较紧密,相互依存度比较高的一对关系城镇化与就业结构的调整,不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发展进程,而是同一过程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1] 如果出现就业结构偏差,城镇化水平滞后,将带来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进程。

2 万州区产业结构演变状况分析 2.1 近年来万州区三次产业的GDP的产值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政策的改革,由于万州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处于三峡库区的中心地带,万州区成为三峡库区的“发展极”。产业的集聚,技术的引进使万州区的产业结构快速转化着,也使万州的经济快速发展着。

由图1看出万州的经济快速的上升,主要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经济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

图1 1996 –2012年 万州区三次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 《 万州统计年鉴2013》。万州统计局编, 重庆中国 统计出版社, 2013年版

2.2 产业结构的演变

1996 年以来,从图2来看万州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大体情况: 1996年库区移民开始到1999年,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略有所大幅度下降,由1996年的27.7%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到1999的20.85%。第二产业趋于平稳波动上升状态,从1996年的的36.41%年至1999年的37.98%波动上升着。第三产业产从1996年开始就飞速上升从1996年的35.9%至1999年的41.17%快速上升,万州区的产业结构向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兴起转移。2000年到2005年,万州区的第一产业由20.58%下降到2005年的12.14%,第二产业依然趋于平稳波动状态,第三产业从1996年以来就快速的上升在2005年就达到GDP总值的51.24%。随着万州区工业园的建成,万州区的工业迅速增长着,尤其以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更为惊人。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于资源的配置而迅速下滑。第二产业由1996年的36.41%到2012年的53.05%快速上升,第三次产业由2006年的53.64%下滑到2012年的39.79%。可见随着工业园的发展,工厂的集聚万州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快速的转变,由1999年的第三次产业为主,变成了2012年的第二次产业为主。

图2 1996 –2012年 万州区三次生产总值占地区总比重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 《 万州统计年鉴2013》。万州统计局编, 重庆中国 统计出版社, 2013年版。

从目前产业结构状况来看,2011年上半年,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5.4亿元,占全区的比重达到69.3%,同比增长46.9%,比万州全区(不含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快了25.5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占全区的21.8%,拉动全区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经开区工业对万州的贡献率达到80.4%,拉动万州工业增长30.5个百分点[2]。

2.3 万州区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为在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找他们之间数量关系,我们利用1996-2012年万州区经济总值和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计算万州区的三次产业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体现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可以分析三次产业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为经

济的增长的政策与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各个产业产值时间序列与各个年度的经济总产值时间序列之间的模型为:

LnY=C+aLnK+bLnL+dLnR+u

其中Y表示经济总产值,C代表常数项,K代表第一产业,L代表第二产业,R代表第三产业,(a,b,d)为样本估计参数。运用eviews软件包中的OLS估计对1996—2012年万州区总产值及三次产业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可得回归后的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LOG(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7/13 Time: 22:04 Sample: 1996 2012 Included observations: 17

C LOG(K) LOG(L) LOG(F)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F-statistic Prob(F-statistic)

Coefficient 0.834432 0.176097 0.459299 0.382337

Std. Error 0.240992 0.033233 0.024339 0.015662

t-Statistic 3.462488 5.298902 18.87079 24.41170

Prob. 0.0042 0.0001 0.0000 0.0000 14.23408 0.891553 -6.181396 -5.985346 -6.161909 1.385259

0.999899 Mean dependent var 0.999876 S.D. dependent var 0.009944 Akaike info criterion 0.001285 Schwarz criterion 56.54187 Hannan-Quinn criter. 42868.51 Durbin-Watson stat 0.000000

数据来源:《 万州统计年鉴2013》。万州统计局编, 重庆中国 统计出版社, 2013年版。

可以得到回归后的模型:

LnY=0.834+0.176LnK+0.459LnL+0.382LnR

从回归的结果看来,在5%的显著水平下,Lnk,LnL,LnR都通过t检验,在联合检验中F=0.9998表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的作用。其中a=0.176表明近年的经济增长有17.6%是有第一产业决定,b=0.459表明经济增长有45.9%是有第二产业决定,d=0.382表明经济增长有38.3%是由第三产业决定。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表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集聚效应万州区的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整个万州区经济的主要动力,同时为就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这种以第二产业轻工业为主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着较大的不稳定影响。

3 万州区的就业结构偏移问题

三峡库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长期的封建割据,造成库区人民信息落后思想保守,自给自足的小

农意识浓厚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不愿面对竞争也不敢面对竞争,畏缩思想强烈为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顺畅的转移机制,库区应加大宣传力度,灌输竞争意识,传递推广技术经验,鼓励当地人民抛弃小农思想,打破思想束缚同时,为使农村人口具备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基础技能,当地政府还应通过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职业教育是推动农业人口转移的一条快捷途径,库区各区县的职业教育中心,应引进真正符合要求的双师型人才,将培养的技工

优先满足为库区经济建设服务,然后输送到民工荒的沿海区,积极推进库区用工企业和职业教育的有效对接从前面的分析中显示, 福建省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和能力已经十分有限, 并且在第一产业内部还存在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对就业形成巨大的压力, 但福建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吸纳劳动力的潜力较大。根据福建自身特点,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整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3]。

3.1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首先,将农村劳动力转型为懂科学、善管理、会操作的现代农民,以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代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用科学方法把水产品、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笋竹、烟叶、中药材等,发展成为劳动密集型品牌农业。其次,将农村劳动力转型为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现代农民企业家,创新思维,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形成。第三,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型为懂政策、善洞察、会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生产分工专业化、产加销产业链一体化和产业功能多元化,提高农业经济附加值。 3.2 积极发展中小企业

三峡库区交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因此大企业投资成本高,吸纳就业能力不强。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中小企业具有成本低、就业形式灵活等优势。三峡库区劳动力资源丰 富,剩余劳动力众多,库区应当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有库区风格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有序的转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

3.3 提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增强第二产业创新能力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能因为第三产业贡献大而忽视第二产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毕竟拥有“半壁江山”,制造业更是决定人均收入提高和就业结构的关键产业。第三产业是围绕制造业的发展建立起来的,没有第二产业的物质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将缺乏后劲。

3.4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空间,提升第三产业水平

万州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心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把第一产业剩余出来的劳 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万州区工业基础较扎实, 要借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契机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特别是做大做强有相对比较优势的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从劳动力就业弹性系数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看,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更是产业国际竞争焦点与价值链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十二五”期间,只有加快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拓展其就业空间,才能保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经营模式,对传统服务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促进传统服务业经营效率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加快培养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拓展其就业空间,才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会展和咨询推广等生产性服务业,才能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周 科.王 钊 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偏差的成因与加速城镇化进程的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4 [2] 张婷. 万州产业聚集带动城市发展的经验研究[N].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01-28

[3] 杨晓云. 三峡库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匹配度及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03 [4]陈国毅. 三峡库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与科技.2010:06-01

搜索更多关于: 重庆万州区近年产业结构分析 的文档
重庆万州区近年产业结构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aqxh3ihce4mg6283wc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