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整理]
(6)对来自疫区的人员(本企业出差,学习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子女)中有可能接触传染病源的人员进行监测,必要时对接触病人或可疑病人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每天进行1一2次常规检查,直到有效隔离期满后解除隔离,并对其它有可能造成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途经、经过路线、接触人员的范围,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7)安排人员选择消杀效果好的药品,对发生确诊或可疑病人的疫区、空间、交通工具、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有效消毒;对不宜使用化学消杀药品消毒的物品,采取其它有效的消杀方法;对价值不大的污染物,采用在指定地点彻底焚烧,深度掩埋〔2米以下〕防止二次传播。
(8)安排人员准备一定数量防护眼镜、隔离衣、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口罩等。
5.1.5物资管理部门职责
保障疫情发生时全厂正常生产的必要物资供应。平时应储备一定数量物资,以备急需。
5.1.6消防保卫部门职责
(1)做好厂区、生活区各出入口及隔离观察区的警戒工作。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对非本厂人员经体检后,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同意或领导授权的人同意后,方可允许进入厂区或生活区。
(2)在隔离区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5.1.7财务管理部门职责
及时落实资金,满足日常预防和疫情发生时的需要。 5.1.8其它部门职责
(1)要尽快保障现场通风设施的良好运行,对发现有疫情的车间、
第 5 页 共 16 页
仅供参考[整理]
部门,必须由专人负责配合医院对接触人群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按规定及时汇总到医院办公室,同时配合医院对防疫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对怀疑或确诊病人进行及时隔离。
(2)发生疫情时,应在各运行值班室设置隔离带,检修人员及非生产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办理工作票和其他事宜的人员应在隔离带外办理。
(3)对本单位人员的体温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疗机构。 (4)各单位要尽量减少各种会议、集会活动、出差,特别是到已知疫区的公务活动要坚决取消或推迟。取消一切娱乐性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尽量避免人群拥挤、空气不畅。
6预防与预警 6.1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传染病疫情事件由行政管理部门安排医疗机构或专人负责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及时获取疫情信息。
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医疗机构负责搜集、整理、及时监控疫情发展情况,收集汇总各部门人员身体异常情况日报表,对所有可能存在疫情的区域,给予指导或彻底消毒,并对易感染人群,特别是发热病人给予及时监控及甄别。
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当发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人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报告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按照规定要求上报上级各相关单位。
6.2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第 6 页 共 16 页
仅供参考[整理]
6.2.1预警分级
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三级预警:I级(重大疫情)、II级(较大疫情)、III级(一般事件)、具体情况如下:
I级:发生或可能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II级:发生或可能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副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他乙类传染病30例及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
III级:发生或可能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确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或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10例及以上。
6.2.2预警发布程序
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后,疑似病例所在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汇报,各部门每天定时向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汇报本单位疫情情况(是否有发热病人或情接触情况),如出现疑似病人由医院进行甄别和处置。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根据疑似病例、是否有发热病人或疫情接触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发布预警通报,通知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
第 7 页 共 16 页
仅供参考[整理]
6.2.3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
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后,医疗机构应成立专门的发热门诊,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对疑似病人及时进行甄别,并予以有效隔离,同时向上级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报告,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统一专人专车转运至定点治疗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
医疗机构及时将疑似病人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情况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6.3预警结束
疑似病人经医学观察排除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人经治疗处理后确认康复,厂区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应急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根据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后发布预警结束通报。
7信息报告
24小时应急值班电话:7120。
当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
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报告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 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立即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逐级上报集团公司,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按规定通报所在地区卫生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
8应急响应 8.1响应分级
III级响应(一般事件):当发现一般事件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发
第 8 页 共 1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