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整理]
11培训和演练
传染病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每两年必须组织生活服务公司、招待所、幼儿园、宣传部门、医疗机构等单位人员进行一次传染病疫情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对所有参加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知识培训,使各级人员能熟练掌握预案内容。每次演练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估并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强化和提高各项应急处置的实战能力。
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等常识,提高员工守法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12附则 12.1术语和定义 12.1.1传染病
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疾或死亡。
12.1.2传染源
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12.1.3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再进入另一个易感者所经历的路程和方式。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有的传染病有几个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空气传播(2)水源、食物传播〔3〕接触传播(4)生物媒介传播(5)血液及其制品传播(6)经土壤传播(7)垂直传播
第 13 页 共 16 页
仅供参考[整理]
12.1.4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易感的人群整体。易感者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易感者的抵抗力超低,其易感性就越高。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就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12.1.5甲类传染病 是指鼠疫、霍乱。 12.1.6乙类传染病
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瘆、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又增加了甲型只取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瘆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12.1.7丙类传染病
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瘆、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2.2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备案。 12.3预案修订
本预案应适时进行修订,最长期限不超过三年。 12.4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医疗机构制定、归口并负责解释。 12.5预案实施
第 14 页 共 16 页
仅供参考[整理]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13附件 略
第 15 页 共 16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 16 页 共 1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