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词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词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地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能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教学前,我准备了与之相适应的意境,让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诵读古诗词,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当然这堂课有很多的不足与遗憾。由于在导入和初读词时,用时稍微多了一点,也至于后面的精读感悟时,给学生感悟和交流的时间显得有些仓促。还有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情景进行描写时也只做到了蜻蜓点水。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打的时候,心里实在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有同事向我借了钱,赖账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除了有一部分必须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好不容易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一辈子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来,放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2)作者两次写到“但现在想想”的目的是什么?
(3)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答案】 (1)第一件: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第二件: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第三件: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第四件: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结合实际写出即可。
故答案为:(1)第一件: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第二件: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第三件: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第四件:座右铭的来历。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5)略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开放性试题。
2.课外阅读
巨 变
几年没回老家了。去年暑假,妈妈提议:“咱们回趟老家吧!”我本想在暑假里和小伙伴们痛痛快快地玩几天,这下又完了。老家是山区,什么也没有,吃不上好东西不算,连《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也看不上了,我很不高兴。可是不能违背妈妈的意愿,只好跟着爸爸、妈妈坐上了火车。
快下车了,我心里不免嘀咕起来:唉,又该爬山了,老家离县城还有几十里路,走到老家也该累死了!可没想到,这次舅舅是开着汽车来接我们的。上车后,我问舅舅:“这汽车是大队的吧?”“不,是咱家的。”舅舅一边开车一边对我说。“真的?咱家能买得起吗?”“怎么买不起?有了党的好政策,你姥姥这几年光养猪的收入就有几千元,加上你舅妈养的那些鸡呀、兔呀,再加上农业收入,这几年每年的总收入上万元哩!”“啊!姥姥家是万元户啦!”我心里高兴极了,农村人家现在有这么多收入,比我们城市可强多啦!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村边。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站在村头一望,真是万家灯火。我不禁问舅舅:“现在咱们村家家都用上了电灯了吗?”“嗯,村里建了小水电站,不仅点上了电灯,连碾米磨面都电气化了。”这可真是没想到的事。上次来,家家点的煤油灯,屋里暗得什么也看不清,进门不小心,我还摔了一跤呢!进了村,舅舅领着我们朝姥姥家走去。走到门口,我借着灯光一看,记忆中的那两间小草屋不见了,代替它的是一排整齐的大瓦房。舅舅看我脸上惊讶的神色,就说:“去年咱家盖了这十间大瓦房。小辉,你看这房子好不好?”“好,好,太好了!我们再也不用挤着睡在一起了!”我拍着手高兴地说。
走进屋子里,我一下子惊呆了。屋子里摆着崭新的家俱,正中央的桌子上放着一台十四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旁边还摆着一架双喇叭的收录机。我跑进左面的卧室一看,一台“航空牌”洗衣机正隆隆作响。“哎呀,真好!我家还没有洗衣机呢,这里却已经用上了!”我羡慕地赞叹着。
过了一会儿,姥姥和舅妈摆上了丰盛的饭菜,“呀,真香啊!”我连忙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瘦肉。记得上次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吃稀饭窝窝头。那时,我还小,不懂事,顺手把窝窝头扔了,姥姥很伤心,当时就哭了。为这,妈妈还打了我一顿呢!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真不敢相信,可这一切又是的的确确的事实。
开饭了 全家围坐在一起 爸爸端起酒杯说 家乡有了这样大的变化 可是件大喜事 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