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
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9期)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ABAC式的词语,再仿写两个。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短文中妈妈在月光下给我们讲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3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话未说完 B. 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C. 表示语言中断 (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对的画“正确”,错的画“错误”。 ①因为故乡屋顶的月光莹白、安详,所以作者一直怀念至今。________ ②姐妹俩在屋顶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是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很无聊。________ ③“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这是一个比喻句。________ ④短文表面上写屋顶的月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1)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好不坏 (2)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3)B
(4)错误;错误;错误;正确
(5)妈妈的爱好深沉,我要好好爱我的妈妈,不让妈妈担心、生气。
【解析】【分析】(1)ABAC式的词语,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比较判断正误。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⑴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好不坏;⑵嫦娥奔月;牛郎织女;⑶B;⑷①错误;②错误;③错误;④正确;⑸示例:妈妈的爱好深沉,我要好好爱我的妈妈,不让妈妈担心、生气。
【点评】(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槛条幅,上而写着“煮书”这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 )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辛( )正坐在转椅上品茶( )我指着条幅问( )爷爷( )书怎么可以煮呢( )书放在锅里煮( )不是要煮坏吗( )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我呢?煮热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您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辛的情感。还可以牢记文中的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辛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是真有道理呢!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爷爷书房里挂的条幅,上面写的是________,\我”对它的理解是________。读完文章,我们可以知道它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 (3)文中用大诗人杜甫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4)概括一下,爷爷是建议\我\如何煮书的? (5)阅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 (1),,。:“,?,?”
(2)煮书;书放在锅里煮;反复诵读品味书,把书读透 (3)只有把书读透才能写出好文章,突出读透书的重要性。
(4)早上读语文课文,仔细品味,体会文章情感,记妙词佳句。 (5)学无止境,我们读书、研究学问一定要把知识\煮\透。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谈自己的看法,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
(2)煮书;书放在锅里煮;反复诵读品味书,把书读透。 (3)只有把书读透才能写出好文章,突出读透书的重要性。 (4)早上读语文课文,仔细品味,体会文章情感,记妙词佳句。 (5)学无止境,我们读书、研究学问一定要把知识\煮\透。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相关推荐: